第1章 规划背景与设计总则
1.1项目背景
1.1.2规划背景
仲恺大道是惠州联系港、深、莞的城市交通性干道,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其两侧用地的城市建设活动,直接影响该地区的城市形象。由于该地区长期的规划编制落后,带来了众多的城市问题,如城市用地混杂、城市景观差等。
仲恺大道沿线的详细规划编制迫在眉睫,同时2006年底政府也号召对仲恺大道两侧用地进行规划整合与提升。按照发展的时序,规划分为仲恺段、陈江段进行编制。惠州市规划设计院已于2007年6月完成仲恺大道(仲恺段)的规划编制。
陈江“墟•镇•城”跨越与蜕变的序幕已经拉开。随着《惠州市陈江镇隆地区分区规划(2007~2020)》编制的完成,在确立了陈江作为次区域中心的基础上,串联着陈江—仲恺次区域与其他城市组团的仲恺大道,重要地位进一步彰显。仲恺大道(陈江段)两侧用地承载着次区域中心的主要职能,同时,作为一条城市的景观主轴,其景观与展示的作用同样明显……
1.1.2 编制过程
我公司于2007年5月受惠州市规划建设局的委托,着手编制惠州市仲恺大道(陈江段)两侧详细规划及风貌设计》。2007年9月8日、2007年11月22日、2008年7月16日,三次向惠州市规划局汇报和讨论阶段性成果,于2008年8月28日通过专家评审。
1.2规划范围和研究重点
本次规划东起仲恺大道与惠河高速交界处,西至梧村河,东西全长为5.34公里。本次规划重点对沿仲恺大道沿线土地利用和景观风貌设计进行研究。本分册为道路沿线风貌设计内容。
风貌设计的范围为沿仲恺大道建筑红线向南北两侧延伸50—80米的范围,局部重点地段适当拓宽。
1.3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4)《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规范》;
5)《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
6)《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7)《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8)《陈江—镇隆地区分区规划(2007—2020)》。
第2章 现状体验与问题剖析
2.1城市空间肌理感知
从整体城市肌理上看,工业和居住用地的建筑体量对比明晰,部分地段空间肌理呈现较强的地域特征;在局部地区,存在肌理明晰,空间尺度宜人,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商住网点。
从空间形态上看,整体形态平缓,空间均质,建筑分布无序,缺少高品质空间。
同时,山水等自然资源和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城市场所和城市空间缺乏对话,使城市空间场所与人缺乏互动和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