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整个规划区内部道路系统不成网络,联系锡澄运河两岸的桥梁不足,道路拥挤,人流车流混杂。道路交通管理较为粗放, 道路上交通组织相对无序,特别是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行人和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争道抢行的现象,大大降低了道路通行效率,加重了交通拥挤情况。
3.2道路交通规划原则
——满足土地利用及内外交通联系的需求,考虑未来城市发展在道路交通方面的延续性,形成系统完整、功能明确的道路交通体系。
——结合规划区现状特征,合理利用地形,与城市水系景观充分协调、有机结合。
——按客货分流、机非分流的原则,规划形成主次分明,方便快捷的路网格局,合理安排过境交通,减少对城市干扰。
——鼓励公共交通的发展;鼓励其他交通方式与公交的换乘;管理城市私人机动车辆的使用,但不限制机动车拥有,同时保留引亍车交通的空间。
3.3规划区道路交通规划建议
(1)道路网络规划
根据规划用地布局结构和交通分析,规划区主要道路网络骨架可分为城市快速干道、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和城市支路四级。规划道路在设计要求上尽可能结合现状。

(i)城市主干道
城市主干道是联系各大用地组团的道路,是城市骨架道路,以交通性功能为主,部分兼有生活性功能。为了保证城市干道的通行能力,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35—50米,设计行车速度为40—60km/h。
(ii)城市次干道
城市次干道是主干道的分流道路,主要以生活性功能为主,用于广泛联系功能片区内部地区,调整片区内的交通微循环。次干道将不同类型的交通流通过支路或直接分散到片区的各地块内,是城市较大规模用地的直接服务道路,允许沿路布局商业、行政等交通吸引较大的用地。次干道的断面采用中央分隔或交通标线分隔,自行车道与人行道在道路两侧布置。道路红线宽度为20~40米,设计行车速度为30~40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