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营造有特色的城市景观形态
通过对项目的重新定位及对一系列挑战的应对设计,形成了本方案的以下几大城市景观特色:
(1)特色之一:临水的“城市阳台”
本案在西侧滨临沙河生态湿地公园,通过抬高水位营造内河,并使水与休闲和文化建筑群相咬合,构成丰富多彩的城市滨水界面,设计了一条连续的滨水景观走廊,构成了连续的“城市阳台”。这条线性的“城市阳台”与广场、绿地、建筑相连,人们在此喝茶、聚会、散步、眺望优美的湿地景观,是市民游憩、休闲的宜人场所。
(2)特色之二:绚丽的“城市画廊”
在南丰路与滨水建筑群之间设计了一条连续的、多层的立体步行连廊,将滨水建筑群串接。该立体连廊除了交通游览功能外,也是南丰路西侧城市界面的“画框”。从连廊中的个个“景框”望出,新城、老城与湿地在此框中相映成“画”,自然与城市、历史与现代在这里辉映成趣!
(3)特色之三:城市绿谷与半岛核心
场地中部的六个地块共同组成了中心区的核心,本设计方案在核心区北侧、西侧及南侧的用地做了下沉设计,形成了一条平均宽50米、深4米、连续顺畅的城市绿谷。该“绿谷”与周边商务、娱乐、餐饮、购物紧密结合,使核心区呈极具特色的半岛形状,既有突出的个性,又亲切宜人。
(4)特色之四:合院式建筑布局
四合院是老北京重要的建筑特色,合院布局的形式表达了中国人对肚大口小的葫芦状空间形式的偏好,这类空间能满足领域防卫、适应寒冷气候,舒适宜人,老北京就是一个以合院的多次分形构图形成的城市。本案在每个地块的建筑布局上借鉴该模式,但每个合院不完全封闭,使开敞与围合互动,让城市的空间更加丰富。
(5)特色之五:绿道网络
传统手法上,城市各部分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城市主次干道、支路等来实现,城市的绿化基本是沿交通线来布置。这些交通线路把城市各功能区划成严整的区域,不仅空间上是离散的,联系方式也是平面化的。本案在规划范围内,结合建筑布局和人流走向,建立了以东西向为主、南北向为次的绿道,将整个核心区的各功能组团联系起来,形成绿道网络,它们穿越地块内部,打破机动车道束服,并与地面的步行和自行车系统、地下商业空间相结合,构成绿色交通和游憩网络,是新城生态与人文的基础结构。商业办公、居住娱乐等功能的分布将围绕该绿道网络展开,形成亲切宜人的城市氛围。
这些特色是RBD城市功能的基本保障,是城市展开的景观基础结构。城市因景观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