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条 通州新城绿地系统结构及布局
河流水系是通州新城独具一格、也是最有优势的生态景观资源之一。科学合理的绿地系统结构是创建通州新城“滨水宜居城市”的生态保障。规划坚持“城内安全宜居、城外生态健全、内外有机联系、整体环境和谐”的原则,结合通州新城的绿化基础、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构筑通州新城的绿地系统空间结构为:城外绿色空间环绕、城内公园星罗棋布、内外生态廊道穿插的“一环、两区、六廊、六点、多园”的绿地系统结构。
—一环:通州新城外围划定的环绕通州新城的绿色空间。特别要强调的是 通州新城外围西北、东南和西南三个方向的城市“氧源绿地”要严加控制。
—两区:城市西北部生态景观绿地(冬季“氧源”绿地)和城市南部 生态景观绿地(夏季“氧源”绿地)。
—六廊:平行于通州新城主导风向(冬季西北、正北、夏季南)的四条 景观通风走廊和两条水生态绿化景观走廊。它们是温榆河~北运河滨水景观通风走廊;北苑南路~九棵树东路绿带景观通风走廊;六环路隔离绿带通风走廊;南北方向的安顺路~新华路~九棵树中路绿化带通风走廊;东西方向的通惠河~运潮减河滨水景观走廊;东西方向的肖太后河滨水景观走廊。
—六点:城市生态廊道与景观廊道相互交汇而形成的六个以水景和绿化 景观为主要特点的城市景观节点。这些点在城市中具有画龙点睛的美化作用,突出城市文化特色,不仅对城市景观的构成起到统帅作用,而且也是城市居民休息娱乐、体育锻炼、活动交流的重要场所。
—多园:根据合理的服务半径和等级配置,划定的各级各类城市公园绿 。
第31条 亦庄新城绿地系统结构及布局
依托新城区域生态网络基础,以“两轴三带”为主构架,结合城市绿网贯穿城市各级各类绿地,综合构成亦庄新城绿地系统。
新城区域生态网络基础即新城建设区范围外的绿化隔离地区以及农田林网。
“两轴三带”即由六环路和京津塘高速公路防护林形成的两条十字防护 绿轴以及结合凉水河、新凤河、通惠干渠形成的三条城市绿色生态休闲带。
第三节 一般新城绿地系统结构及用地布局
第32条 密云新城绿地总体结构及布局
构筑“一环、一心、两带、多点”的网络状绿化结构。规划期末,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新区建设用地绿地率不能低于40%,旧城改造区绿地率不能 低于30%。
—一环:以城区东南北三面山体为生态屏障,西面田园为面向中心城的 开敞空间,形成绿色大环围绕新城的生态格局,使整个城市建造在绿色背景之中。
—一心:在新城中心区以西结合潮河绿化,规划密云新城的中心公园,成为新城的生态“绿心”。
—两带:白河、潮河两岸建设两条游憩绿化带。
—多点:新城公园、居住区公园和街头绿地、绿化广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