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 生态走廊
包括中心城十条楔形绿地;五环路与六环路之间的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内的14处楔形绿色空间;“五河十路”绿化带和其它道路、铁路、河道绿化带。
⑶ 风景名胜区
通过规划调整,北京市风景名胜区共18个,其中国家级3个,市级6个,区县级9个;风景名胜区面积共5481.5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33.4%(以总面积16410.0平方公里计算),是现有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210.4平方公里的2.5倍。
⑷ 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
规划到2010年,全市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24个,其中国家级2个、市级14个、县级8个,总面积为16.5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0%以上。到2020年,使自然保护区达到46个,总面积达到19.2万公顷,占北京国土面积的11.4%,95%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和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形成完整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和管理体系。
规划到2010年,森林公园总数达到50个,总面积达8万公顷。到2020年,森林公园总数达到100个,总面积达14万公顷。
⑸ 湿地
规划扩大湿地保护面积,加大保护力度。到2010年,使湿地自然保护区达到12个(其中国家级1个,市级6个)。到2020年,建成1个国家级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区,建立健全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机制。湿地保护和恢复建设工程主要包括潮白河及北运河水系湿地、永定河水系湿地、大清河水系湿地、蓟运河水系湿地等4个区域。
⑹ 风沙治理区
“三河两滩”五大风沙危害区绿化建设,164万亩沙质耕地防风固沙林建设,康庄—南口、古北口—潮白河、永定河官厅山峡河谷三条风沙入京风廊防护林建设,京东南地区水生态林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服务。
⑺ 郊野公园
郊野公园是位于城市近郊区、建设区以外的绿色空间,它是集合了城市生态和城市服务功能、统筹城乡发展、维持城市合理空间结构的区域性公园。其主要功能为:控制城市建设的无序蔓延,保持城市合理的空间结构;为保护人文和自然资源、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创造有力保障;为居民提供近距离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的场所。
—西北郊历史公园:位于西北郊的海淀区与昌平区境内,以北京西北郊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和西山风景区的自然景观资源为基础。经过资源整合与范围的调整,使文物与文化资源的整体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与控制,同时,满足人们游览观赏活动的需求。
—南郊生态公园:位于南郊大兴区境内。以历史上的“南苑”、团和行宫、三海子麋鹿园、及现代的大兴农业观光园等为基础,可以逐步培育形成 以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为主题的城市型生态公园,满足居民双休日的度假、郊游、采摘、日光浴、野餐等旅游休闲活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