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郊游憩公园:位于东郊顺义区与通州区境内。以温榆河、潮白河、古运河及沿河风景 带和绿化带为主要景观,结合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顺义、通州郊区的农业用地、奥运水上运动项目、“京东大芦荡”为核心的湿地区域等,在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建设成为以游憩、娱乐度假、水上活动等为主要功能的游憩公园。
—北郊森林公园:位于北郊昌平区境内,以现有昌平县境内的大杨山自然保护区及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为基础,形成一个集森林生态恢复、水源涵养、文化与生态游览、动植物保护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郊野公园。使北京市民不需出行太远,即可与山水之间感受到古老文化与大自然的气息。
⑻ 农田
2002年全市约有耕地450万亩,据北京市国土资源局资料,到2007年,全市耕地348.27万公顷,耕地主要分布在市区与北部山区之间的平原地带,主要为粮食,副食品生产基地和绿色产业基地,同时也是全市生态环境自然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外围的开敞空间,今后要尽量保持其自然状态,为未来城市生态绿地的扩展留有足够的空间。
⑼ 历史名园及文物周边保护绿地
是北京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北京现有众多历史文化资源,著名的长城、皇陵、塔林、名园及其它文物古迹,这些名胜古迹及其保护地带,成为绿地系统中重要的文化元素,为绿地系统的构筑奠定了空间基础和文化背景。规划要按照遗产保护和文物保护要求进行严格保护与控制。
⑽ 城市绿地
北京的城镇规划要按照“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来构筑生态绿地系统,做到系统完善、布局合理、指标达到“生态园林城市”对绿地指标的要求。届时,随着生态绿地系统的全面实施,在市域范围内的城乡一体化,大地园林化基本完成,形成完整的北京园林城市群,从而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城市绿地系统包括中心城绿地系统、新城绿地系统及建制镇绿地系统,其中规划重点是中心城绿地系统及新城绿地系统。
—中心城绿地系统规划建设重点:维护“环状、放射状、点状、带状相结合”的重要结构。即:青山相拥,三环环绕,十字绿轴、十条楔形绿地、公园绿地星罗棋布,由绿色通道串联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结构;完善生态、景观、游憩、防护和避灾等多种功能系统;多种措施,增加绿地总量;强化管理,保护现有绿地,提高绿化质量。
—新城绿地规划建设的重点:新城绿地系统规划与新城总体规划“同步”编制、同步实施,使新城绿化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同新城 应根据自身城市发展的需要和自然条件,形成各具特色的 城市绿地系统;绿地系统结构布局、绿地总量、公园绿地服务半径等各项要素,应优于中心城;争创生态园林城市,绿化水平国内领先。
体现生态优先、安全保障、系统完善、布局合理、生物多样、指标先进的规划理念,在符合指标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补充完善城市避灾绿地系统;根据城市总体结构和合理的服务半径,划定各级各类绿地;提高城市外围生态景观绿地规模、完善城市内外生态廊道系统,综合运用多种植物材料进行科学配置,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点、线、面、环相衔接,城乡一体、内外相通的绿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