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镇绿地规划建设的重点:镇域提供更多环境优美的绿色休闲空间;城镇合理布局集中公共绿地,其规模要满足综合功能要求,达到服务半径300米标准。
—新村绿地规划建设的重点:因地制宜,结合自然条件和经济生产生活需要,合理安排。每个村至少应设置满足村民公共交流、文化体育活动、游憩等公共活动需要的集中绿地一处,加强房前屋后的宅旁绿化。
⑾ 北京周边区域绿化系统
北京的绿地系统,不仅要着眼于全市域内,而且要和市域周边地区的生态影响区域相衔接。从西部太行山脉到西北、北部、东北部燕山山脉的半环状区域,是北京湾所依托的生态屏障地区,要“林土相辅”。规划要依托“三北”防护林体系,搞好房山十渡与河北野三坡;门头沟东灵山与河北东灵山、小五台山;延庆海坨山与河北海坨山;怀柔喇叭沟门与河北丰宁坝上;密云雾灵山与河北雾灵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平谷四座楼山、将军关与河北黄崖关、盘山等山地绿化和风景区绿化,共同构筑防止风沙入侵京城的屏障和开拓边贸旅游的场所。从西南太行山脉的大苏山到东北燕山山脉的盘山的北京东南半环状平原地区,是京津水、林生态廊道的核心地区,要“林水相依”。规划结合现有森林格局、水体和土壤污染状况,建设水生态净化林、湿地恢复工程,打通京津地区的水林结合的生态廊道,保证京津地区气流和生物流的畅通。为了实现北京周边地区绿色空间系统规划设想,需要有以下区域合作的重点绿化地区。
—西部太行山地区:与东灵山相衔接的小五台山、拒马河西南岸的大苏山地区,绿化的主要功能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包括高、中、低山天然草甸和森林植被的保护与培育,十渡水生生物保护。维护原生态,禁止开山采石、砍伐树木、过度放牧、烧荒等行为。
—西部永定河上游的官厅河谷地区:包括官厅水库周围地区和桑干河、洋河两岸地区。是北京的上风上游地区,绿化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水土流失、固沙压碱、防止形成进京沙源和阻止风沙进京。充分利用水库地区空气湿度大的自然优势条件,加强植被保护和建设,营造水源保护林、防风林带和风景林地。使永定河谷成为向北京输送清新空气的入京风廊。
—北部燕山山脉和河北坝上地区:与海坨山、喇叭沟门、潮、白河上游地区相衔接,是北京的上风上游地区,绿化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固沙压碱。山区在保护原有植被的基础上,加强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和小流域治理,保证密云、怀柔水库上游水源的清洁。坝上地区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保护和培育天然草场、营造农田林网和防风固沙林网。使这一地区成为北京的“氧气库”。
—东部地区:与雾灵山、四座楼山、盘山相衔接的燕山地区。主要功能是生物多样性保护、长城风貌环境保护、景观林地建设。雾灵山自然保护区要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核心区的保护和周边地区的利用;长城沿线要按长城保护要求,在恢复长城环境风貌和培育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加强长城游览视线范围内的景观林地建设;盘山地区要加强山区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质量,形成边贸旅游胜地。
—南、东南地区:是北京与天津两大城市之间的过渡区域,北京东南 方向的重要水生态地区,主要功能是水生态恢复和培育,维持京津地区合理 的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加强北拒马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泃河等河流 两侧绿化带建设,形成京津多条林水结合的生态廊道。 建设从北京西南部大 苏山到东南部盘山的环北京东南平原的绿化带。从而实现北京山脉平原绿化相拥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