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规划的创新和特色为:
保护规划的重点在于保护古城与山、水等自然环境的关系,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和延续古城“城郭如丹青”的历史风貌。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上,确定发展新城,保护古城的战略。搬迁古城污染企业和大型工业,发展旅游和商业服务等第三产业,扩大就业,激活古城区的活力。
规划确定阆中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区(面积0.61ha)和南津关历史文化保护区(面积2.23ha)的重点保护区范围和保护要求。建设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的规划结合景观视廊、景观视线,重点控制用地类型、建筑高度、体量、色彩、风格等内容。古城轮廓线的保护重点保证蟠龙山、白塔山、锦萍山、华光楼的制高点地位,保护山、水、城的历史风貌和景观特征。

用地规划图
严格保护古城区内道路的空间尺度和格局,为修建防洪堤而建设的滨江路拆除高家坎街、皮坊街南侧的历史建筑,破坏了城、江关系和历史风貌,规划对此进行了改善整治。交通规划以步行交通为主,形成富有特色的旅游步行道系统。
规划通过滨江绿带、街头绿地、道路绿化、庭院绿化、山体绿化等各种绿化形式组成绿化系统。并通过连续或片断的绿化方式将古城城址勾勒出来。城内绿化与周围蟠龙山、锦屏山、东山等风景园林和生态林相结合,增加城市的人文景观特色。沿江两岸各100米范围划定沿江风貌控制带,保护山体植被、沼泽湿地等绿化形式。

沿江立面示意图

全景鸟瞰图
规划根据街区历史功能划定传统商业街、传统生活居住、传统文化景观区,整合滨江休闲娱乐区。规划旅游线路,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保护区防灾系统。制定街道景观、传统建筑、风貌不协调建筑的整治导则。积极探索保护规划实施的政策和古城经济恢复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