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规划中力图提供详细的资源保护措施,将资源保护的措施分为分区保护,分类保护和分级保护三大类。泰山风景名胜区内的各种资源按照其区位、类型和级别,要同时满足分区保护、分类保护、分级保护之相应条款的规定。分区保护包括资源严格保护区、资源有限利用区、设施建设区三类;分类保护包括文物建筑专项保护、石刻碑刻专项保护、古树名木专项保护、奇峰异石专项保护、瀑布潭池专项保护、生态专项保护等六类;分级保护分为特级景点保护、一级景点保护、二级景点保护、三级景点保护、四级景点保护等五类。在分类分级方面参考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的规定,但大部分超过其要求深度,达到详细规划的程度。
4、游憩调控规划。传统的风景名胜区规划一般为物质性规划,对于管理活动等软性规划内容较少涉及。随着人们对于规划功能的认识程度加深,软性规划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的比重正在逐步加大。游憩调控规划就是本次规划区别于传统的规划中的纯物质规划,增加的软性规划的内容。泰山风景名胜区游客的时间性不均匀分布和空间性不均匀分布明显。时间上,每年的“五一”期间游客超载严重;空间上,登天景区聚集游客总量的90%以上。游憩调控规划的目的是调控泰山风景名胜区游客的时间性不均匀分布和空间性不均匀分布,在游客规模不超过游客容量的前提下提高游憩资源的利用效率。游憩调控分宏观调控、中观调控、微观调控三个层次。宏观调控和中观调控是从泰山风景名胜区的外部环境和泰山风景名胜区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方面调控客流,重在建议与协调,主要调控游客的时间性不均匀分布。微观调控是风景区内部调控,包括物质规划调控和政策性规划调控。物质规划调控包括用地规划、道路规划、游线规划等;政策性规划调控主要利用文本中所列出调控手段如信息服务、实时监测、宣传引导、门票价差、增加使用、团体协调等管理手段实现。
相关图则

总体规划图

道路交通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