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规划布局
1.总体布局
整个片区以县城为依托,依据保护和开发协调利用的原则,形成5个景区1个综合功能区相结合的总体布局。
(1)综合功能区:位于卢村镇政府、无量溪河的西岸,现状设施基础较好,处于“龟”的咽喉部位。
(2)五大景区为卢湖核心景区、民俗风情景区、四条沟景区、竹海风光景区、湿地景观景区。
2、景区布局
景区的布局以卢湖为核心、无量溪河为轴线,进行象限分区,形成“风车形”的布局形态。
这种布局形态不仅可以缓解卢湖这个“城市水缸”的开发压力所造成的污染,而且能够把景区在东西南北的资源充分地加以整合利用起来。
3、景区入口布局
根据景区所在的地域特征,规划设置1个主入口,2个次入口和一个综合交通转换中心、三个交通转换点。
(1)主入口
规划将广安公路与景区主干线交口处,赵家村附近设置为主入口。
(2)次入口
规划将广安公路南段与景区道路交界的蜈蚣桥附近、丁村附近分别设置为景区的两个次入口,与北侧的主入口形成南北对流和连通。
(3)综合交通转换中心
规划在主入口前设置。
(4)三个交通转换点
规划旅游服务镇、两个次入口为三个交通转换点。
4、游览设施布局
结合现状较好的自然村落,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对于游览接待服务设施进行三级划分设置,分别为旅游服务镇、旅游服务村和旅游服务站。旅游服务镇1个、旅游服务站4个和旅游服务点12个。
(1)旅游服务镇布局
为了更好的保护风景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便于统一管理,对现状加以利用,规划将“龟”的咽喉部位——原来卢村镇政府所在区域设置为旅游接待服务基地。进行配套建设,
(2)旅游服务村布局
为了更好的服务游客,充分利用现状,规划将紫水涧的大杨村、赤龙沟的陈坞村、甘溪村、主入口附近赵家村4个村设置为旅游接待服务村。形成“风车形”布局。
(3)旅游服务站布局
景区规划共设十二个服务站点。为了更好服务游客,考虑景区地域特征和现有村落进行“散点、均匀式”,服务半径均衡原则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