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态措施
1、生态不利区
应对四条沟景区中居民点进行搬迁和缩小。湿地景观区周边应加强对生活污水和垃圾等污染物进行处理然后排放。甘溪十里长冲小区应对其生活污水和垃圾应进行集中处理后排放。
2、生态有利区
以保持现有的自然状态,消除环境污染隐患,积极做好各种防护工作,防患于未然。
3、生态稳定区
消除环境污染隐患,开发建设和旅游活动以不影响和破坏自然环境、土壤植被为原则。
(四)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应符合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
2、地面水环境质量一般应GB3838—88中规定第一级标准执行;
3、风景区室外允许噪声级应低于GB3096)—93中规定的“特别住宅区”的环境噪声标准值;
4、放射防护标准应符合GBJ8—74中规定的有关标准。
第七章 风景游赏规划
第二十一条 太极洞片区风景游赏规划
太极洞区游赏结构:“一个大环二个小环”。
一个大环:核心景区-出洞口-太极文化景区;
二个小环:入口景点-沿玄妙河景点-溶洞-索道-地质博物馆,太极文化养生区内的环状步行线路。
片区内交通方式有两种:步行和电瓶车。电瓶车运行路线分别在核心景区和太极养生文化区形成两个环线,另有支线将环路内的景区和环路外的休闲度假用地和居住用地联系起来。周边山体可组织徒步游,生态农业观光游。
游客可以半日游、一日游、多日游(养生游、度假游)。
太极洞片区包含三个景区:
太极溶洞景区、太极文化景区和三洲山景区。其中,太极溶洞景区为核心景区,包括三个部分内容:洞口、洞中和洞上山体。
(一)太极溶洞景区(核心景区)
1、范围
规划确定太极洞片区的核心景区面积742公顷。核心景区景观丰富,以石景为主,兼有水景、生景和人文景观。
2、游赏顺序
规划延续原有游览顺序,即由入洞口先向西游西线,再折回洞口向东游东线、出洞至观景台,然后沿小径西行,经卢村禾纪念亭,游壶天宫;对于体力较差的游客群,也可由观景台至索道上站,坐索道下山,经银燕大敞,至实相院、卧龙桥,完成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