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区综合交通规划(2005-2020)——文本
时间:2009-05-20 来源:泛珠三角物流网 作者:
第一部分 总则
第一章 规划界定
第1条 规划背景
近年来,惠州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中海壳牌石化项目的落户给惠州的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新形势下,惠州市区交通需求已呈现急剧增长的态势,个体交通发展也非常迅速,惠州市区交通系统长期缺乏系统性、综合性规划的弊端与市区大规模扩张、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日益显现。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惠州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了《关于构架和建设市区现代化交通体系的议案》,要求在高起点修编好市区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对1993年完成的市区交通专项规划进行修编,并要求在规划中做到“五个结合”:远期发展和近期整治相结合、内部疏导和外部连接相结合、动态交通组织和静态交通管理相结合、道路整治和旧城改造相结合、建设车行系统和发展步行系统相结合。
另外,惠州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已于2004年4月启动,开展相配套的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工作将有助于避免我国长期以来所存在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交通规划脱钩的弊端,从而使二项规划工作从过程到最终成果均达到高度的协调。
在2003年惠州市区行政区划调整之前,规划编制单位曾于2002年10月开展了《惠州市城市交通战略规划》的工作,规划范围为原惠城区。该项规划已于2003年5月提交初期成果,后因行政区划调整,规划工作暂时中断。2004年10月开始,规划工作重新启动,项目名称调整为《惠州市区综合交通规划》,规划范围为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惠州市区。
第2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建设部1991。
4、《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同步协调进行)。
5、《惠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2000。
6、《惠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2002。
7、《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2002-2015)》2004。
8、《惠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2003。
9、《惠州市干线公路网交通规划(2004-2020)》2004。
10、《惠州市公路运输发展纲要研究规划(2005-2020)》(草稿)。
11、《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2004。
12、《泛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发展战略研究》2005。
13、《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建设部1991。
14、《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建设部 2004年38号文件。
15、《惠州生态市建设规划(2002-2020)》2004。
16、《惠州市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17、《惠州市统计年鉴》2000~2004。
第3条 规划区域及年限
规划区域为:2003年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惠州市区,包括惠城区和惠阳区行政辖区范围,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范围,总面积为2672.3平方公里。 根据同期开展的《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规划区域以三个集中发展的城市地区为核心,划分为四个次区域,分别是惠城次区域、陈江-仲恺次区域、惠阳-大亚湾次区域和北部山区次区域。次区域内集中成片的规划建成区为规划的中心城区,分别为惠城中心城区、陈江仲恺中心城区、惠阳大亚湾中心城区。
规划年限为:近期-2010年;中期-2015年;远期-2020年。
第4条 规划内容
制定未来15年惠州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策略及交通网络和设施规划,引导惠州市城市交通向健康、良性方向发展,以支持城市的社会、经济、生态与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惠州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第5条 惠州城市交通发展趋势的总体判断
●惠州与周边城市,特别是与珠三角内圈城市间,以及区域内(经过惠州的)各主要发展轴沿线城市间所产生的进出惠州及过境惠州的交通必将迅猛增长。“大进、大出、大过境”是惠州对外交通极为重要的特点,是构建惠州市区综合交通系统必须充分考虑的区域交通背景。
●伴随着高速的经济增长,快速的城市化,大规模的城区扩张,城市交通需求将迅猛增长,机动化水平持续快速提高。
●城市交通系统无论在设施规模还是在功能优化上都将进行大幅度提升,以支撑由现状分散式中小城市建成区规模向未来整合式互动发展的特大型组团城市转变。
第6条 惠州城市交通发展总体战略目标
●全面融入珠三角综合交通体系,巩固并完善珠三角东向辐射的交通枢纽地位。
●有效协调支撑大工业的交通运输体系,与支撑生态化城市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交通体系之间的关系。
●建立支撑组团城市布局的高速公共交通体系,并与珠三角城际轨道系统、城区的特色公交系统有机衔接,形成公共交通的主干。
●在市区范围及次区域范围内,处理好过境交通与区内交通的关系,形成层次化的交通体系。
第7条 惠州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目标
●促成珠三角东岸1小时经济圈
市区主要城区与珠三角东岸核心城市广州、深圳、东莞之间依托城际轨道、高速公路将出行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促进形成与珠三角东岸核心城市的“同城”意识。
●构建市区半小时生活圈
市区三大中心城区间,各大中心城区与周边独立镇区之间依托快速路、区域主干道及城市轨道交通将出行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
●骨架道路网系统快速畅通
快速路车速达50-60公里/小时,区域主干道达30-35公里/小时,一般主干道达25-30公里/小时。
●交通方式结构以公共交通为主导
公交方式在机动化出行方式中的比例不低于50%,在全方式出行方式中不低于25%。
第8条 惠州市区对外交通系统发展策略
策略目标:建成综合完善,充分突出“西融东辐”功能特点的对外交通系统。对外综合运输系统由高等级公路、国铁、城际轨道、海港、内河港及空港多种客货运输方式构成。向西能全面融入珠三角地区,向东(及东北)可快速辐射至粤东及泛珠三角区域。
策略措施:
●完善区域公路网络,加快建成市区高速公路及干线公路网
●优化沿海高速客运专线在市区境内走向
●积极对接珠三角城际轨道网
●加快建设惠州沿海港口,促进惠州港成为国家主要港口
●积极开发内河航运资源
●预留航空港发展空间
第9条 惠州市区道路网系统发展策略
策略目标:建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明确、衔接优良的市区道路网系统。
策略措施:
●坚持持续的、适度超前的道路网建设发展策略
●完善结构布局,明确功能定位的路网系统优化策略
●体现集约化与生态化特点的道路网建设发展策略
第10条 惠州市区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策略
策略目标:建成由城市轨道、快速公交为骨架的,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具有充分竞争力的多模式市区公共交通系统。
策略措施:
●制定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相关经济政策
●开放并规范城市公共交通市场,实行特许经营制度,逐步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格局
●充分保障、合理布局公交场站用地,优化公交线网结构
●积极建设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
●强化道路运行层面的公交优先控制与管理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公交运营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合理控制引导私人交通工具发展,减少其对公共交通的冲击
第11条 惠州市区静态交通系统发展策略
策略目标:建设适度保障、区域差别、动静协调的静态交通系统。
策略措施:
●完善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的管理机制
●推进路外停车场建设,提高新建建筑物的停车配建指标,适应机动车急增的趋势
●鼓励多元化投资建设停车场
●规范并严格控制路内停车设施,确保交通顺畅与安全
●加大停车管理力度,改善停车执法手段
●积极推广停车收费制度,推行区域差别收费政策,调节停车供需
第12条 惠州市区交通枢纽系统发展策略
策略目标:建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当、衔接高效的客货枢纽系统。
策略措施:
●新建综合性交通枢纽做到与重大对外交通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
●中心城区外围的对外通道附近规划建设与市区公交良好衔接的公路客运枢纽
●在市区主要工业区周围,对外通道附近规划建设公路货运枢纽
●合理规划物流园区、货运枢纽,引导货运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第13条 惠州市区交通管理系统发展策略
策略目标:建成高度协调、高效运作、具有智能化特点的先进交通管理系统。
策略措施:
●建立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决策体制与机制
●建立科学的交通需求管理体系
●建立合理的交通组织体系
●建立先进的交通指挥控制系统
●建立严密的交通安全体系
●完善交通法规,加强宣传教育
第14条 惠州市区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策略
●以交通走廊引导城市有序扩张策略
●公交导向发展的土地利用开发策略
●混合土地开发策略
●交通容量限制下的土地利用开发策略
第二部分 城市综合交通分项规划
第三章 惠州市区道路网规划
第15条 惠州市区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方案
市区高速公路规划调整主要是对已建成和规划的高速公路提出局部走向的调整和出入口优化布局方案,主要涉及四条高速公路。
●惠深高速
改建目前国道G205与惠深高速出入口立交及相关连接道路,使陈江仲恺中心城进出高速更为便捷,并改善陈江仲恺中心城路网骨架结构。
●深汕高速
在深汕高速与惠阳外环路东、西两侧相交处设置新的高速公路出入口,现状设在人民路的出入口在远期东、西两个新出入口建成后予以取消,以避免高速公路出入交通与城区内部交通的相互干扰。
●沿海高速
将目前设计方案中的北部出入口西移,以降低工程难度,增强方案的可实施性。
●惠州港疏港高速
将惠州港疏港高速在大亚湾城区段改为城市快速路,以避免对大亚湾城区路网骨架产生难以接受的结构性破坏。
第16条 惠州市区干线公路规划调整方案
市区干线公路的规划调整主要是公路在城区部分走向的调整,以及三大中心城及外围镇区间的联系道路由公路向城市道路功能性质的转变。市区范围内,三大中心城区间将形成以快速路、区域性主干道为主的快速联系通道布局。中心城区与独立镇区之间则以区域性主干道连接。
第17条 惠城中心城区路网布局规划
惠城中心城区的路网骨架结构总体为“环十放射线”结构。
第18条 陈江仲恺中心城区路网规划布局
陈江仲恺中心城区的路网骨架总体为一“外环+方格网”结构,即沿中心城区的北侧、西侧和南侧外围分别规划北大道、西大道和南大道,为该路网结构的外环快速路。仲恺大道、其它东西走向的干道,及垂直于仲恺大道的若干条南北向联系干道共同形成方格网骨架结构。
第19条 惠阳大亚湾中心城区路网规划布局
惠阳城区路网的骨架结构可概括为“内外环+片区联系干道”。
大亚湾城区路网的骨架结构为典型的东西带状走向的方格网型式。
第20条 立交规划布局
综合考虑相交道路等级、用地许可、环境影响等因素,制定立交规划布局。在规划方案中,立交主要布设在城区外围,尽量避免了在城市中心区设置立交,本次规划着重考虑了以下各种等级道路之间的立交:
●高速路与高速路相交必须设置全互通立交
●高速路与快速路及重要主干道相交时应设置全互通或部分互通立交,但必须满足高速路的最小立交间距要求
●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设置完全互通立交
●快速路与重要主干道相交设置部分互通或全互通立交
●快速路与一般主、次干道相交原则上采用分离式立交,转向交通以平交方式处理,并通过设置在交叉口附近的上下匝道出入快速路,此类立交不作为主要立交。
第四章 惠州市区轨道交通规划
第21条 惠州市一体化轨道交通网络规划
惠州轨道交通线网由核心线网和远景发展线网构成。核心线网以满足规划期城市布局结构和土地利用为目标,线网构成相对稳定,且适应城市向远景不同发展模式的延伸与扩张。远景发展线网是根据城市不同的发展模式和决策因素,在核心线网基础上进行延伸或扩展,可在不同发展情形下的进行适当调整。
确定规划期内惠州轨道交通线网的主骨架为“三横一纵”的反E字型结构,其中,“三横”为三条铁路及城际轨道线,即花惠铁路与惠广城际线、京九铁路与惠莞城际线、厦深铁路与惠深城际线;“一纵”为一条铁路及城市轨道线,即惠大疏港铁路与惠大城市快速线。
远期从城镇体系协调发展及城乡一体化等方面考虑,分别将城际轨道线至惠东、市区轨道线延伸至博罗,从而完善惠州轨道交通网络体系。
第22条 惠州与周边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对接方案
根据惠州轨道交通发展主轴及周边城市的相关规划方案,确定惠州与广州、东莞、深圳之间的铁路及城际轨道线路对接位置及走向。
(1)线路走向
●惠州~广州主轴
花惠铁路:自京九铁路惠州北站引出,向西经博罗、牛田岭、龙华圩、联合圩、增城、朱村、中村、新坡、良田、雅瑶等,接入广州枢纽,客运引入广州北站,货运引入江村编组站北端,惠州境内里程约65.2公里,地方铁路,货运为主,兼顾客运,建议在2020年之前启动建设。
广惠城际轨道:由惠州火车北站出发,经小金口、罗阳、龙溪、圆洲、石湾接广深城际铁路,惠州境内里程约64.5公里,为远景发展的预留通道。
●惠州~东莞主轴
京九铁路:途经石坝、杨村、泰美、小金口、惠州北、惠环、陈江、沥林、谢岗、常平等,境内全长88.9公里,国家干线铁路,客货兼顾,已建成通车。
莞惠城际轨道:由河南岸、古塘坳、南线、仲恺、陈江、沥林至谢岗,接东莞轨道三号线,在河南岸与惠大城市轨道实换乘,线路境内里程约35公里,建设时机初步确定为2015年之后,远景由河南岸向东经马安、机场延伸至惠东。
●惠州~深圳主轴
厦深铁路:作为《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客运专线之一,该铁路的建设对于惠州快速融入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区,实现沿江城市向沿海城市的跨越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与深圳市加强沟通、共同推动厦深线位的早日确定。
原则上同意《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方案的意见,建议在惠阳区北侧的一定区域内预留建设通道,最大限度避免穿越市区,线位空间充裕、对外交通方便、站场选址难度低,可更好地服务惠州市,更与惠州远景发展战略吻合;推荐永湖北线方案,惠阳北方案作为备选方案。
惠深城际轨道:建议近中期利用厦深铁路的剩余运能开行惠州至深圳的城际列车,并预留规划线位,线路走向由惠阳火车站,经淡水城区以南、坑梓或坪山、龙岗与深圳轨道交通快线衔接,建设时机确定为2015年之后。
(2)对接位置 惠州~广州:花惠铁路(福田镇)、广惠城际线(石湾镇);
惠州~东莞:京九铁路(谢岗镇)、莞惠城际线(谢岗镇);
惠州~深圳:厦深铁路(坪山或坪地)、惠深城际线(坪山或坑梓)。
第23条 惠城-惠阳-大亚湾轨道走廊规划布局
在惠州开展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区综合交通规划这一关键的历史时期,考虑到这条市区轨道交通线的准确建设时机难以确定,但规划的轨道线路走向和用地控制范围必须进行明确。比较可行的方案是在轨道城市交通线路与惠淡大道共同设置,这是由于惠淡大道是联系惠城-惠阳-大亚湾次区域之间的重要客运通道,沿线分布了城市的行政中心、大型居民区、商业设施、文化体育设施、产业园区以及重要的独立城镇,未来的客流量可以得到保证。因此,需要尽早对沿线用地进行控制,线路布设可以根据道路断面等实际情况设置在单侧或道路中央。
考虑到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及从引导城市新区建设的需要,对惠大轻轨线路在惠城区河南岸片区和惠阳新桥片区的走向进行优化,将其作为惠大轻轨线路的备选方案。线路在空间等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地面形式,以降低工程造价;线路经过城市中心区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地下或高架形式。
第五章 惠州市区公共交通规划
第24条 惠州市区次区域间快速公交线网规划
●快速公交1号线,即惠城-惠阳-大亚湾之间次区域快速公交线。
线路走向:惠州客运南站-惠州学院-三栋-沿海客运专线惠州站-永湖-太阳城-惠阳客运北站-崇雅中学-惠阳客运总站-响水河-大亚湾客运站;
●快速公交2号线,即惠城-陈江-惠阳-大亚湾之间快速公交线。
线路走向:惠州客运南站-南线客运站-仲恺-陈江-镇隆-新墟-秋长-排坊-惠阳客运总站-响水河-大亚湾客运站;
第25条 惠州市区常规公交线网规划布局
●惠州市区公交线网发展方向及布局要点
惠州市区公交线网发展的基本模式采用中转枢纽式,也即各乡镇的基本格局决定了它们之间不宜采用直接对通的形式,而应在惠州城区中心设一枢纽站进行无缝换乘,这不仅可以加快公交的运转效率,也可以在有限资源和空间的情况下更大限度提高整个网络的辐射能力。
第26条 惠州市区公交站场规划
规划建设13个大型公交枢纽(首末)站、3个大型公交综合车场、2个公交修理厂。
第六章 惠州市区静态交通规划
第27条 停车配建标准建议
本次规划结合调查结果,参考国内其它城市标准,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建筑物停放车配建指标提出了建议值。由于停车泊位配建标准的制定涉及因素复杂,影响因素多,建议尽快进行相应的专项研究,进一步完善配建指标。
第28条 社会公共停车场规划
在中心区内的社会停车场库应该遵循布局均匀、规模适中的原则,以50-100车位为宜。在相对具有用地、交通条件的城市外围区和新区,根据需求可以适度规划大容量的社会停车场库。
城市中心区用地紧张,拟多采用立体车库和地下车库,外围区、新城和大型综合客运枢纽多采用地下和平面车库。同时鼓励社会停车场建设与建筑物配建联合开发,鼓励建筑物配建以兼用形式向社会开放。
对外交通枢纽,如火车站、长途客运站、机场及水上客运中心等,应规划衔接便利的社会公共停车场。
重要旅游区、公共活动中心附近应考虑设置布局均衡的社会公共停车场。
第七章 惠州市区客运枢纽规划
第29条 综合客运枢纽
本次对公路客运站进行了重新规划,对一些现有的客运站提出搬迁的建议,并结合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线路,形成一体化枢纽。规划公路客运站和搬迁实施计划如下:
●江北火车站、市区轻轨江北站、惠州客运北站(公路)综合交通枢纽
●惠州市客运总站
●惠州市换乘枢纽
●沿海客运专线惠州站、市区轻轨客运专线站、沿海客运专线客运站(公路)综合交通枢纽
●市区轻轨惠阳站、惠阳客运东站(公路)综合交通枢纽
●市区轻轨大亚湾站、大亚湾客运站(公路)综合交通枢纽
第八章 惠州市区货运系统规划
第30条 货运枢纽规划
规划货运枢纽如下:
第31条 货运通道规划
货运通道布局坚持与货运枢纽布局规划协调、以外为主、保护环境的原则,同时适当考虑通道的方便性制定。惠州港集疏运通道均为“快速路+高速路”或“全快速路”模式,通道布局分五个方向:
●北向疏港通道(往惠城、博罗方向):进港大道-西一大道-疏港高速,大亚湾大道-疏港高速
●西向疏港通道(往龙岗、深圳方向):大亚湾大道-沿海高速,大亚湾大道-西四大道-龙岗连接干道
●西南向疏港通道(往陈江、东莞方向):大亚湾大道-西四大道-西A路-惠阳外环-陈淡大道
●东向疏港通道(往惠东、汕尾方向):进港大道-西一大道-沿海高速
第九章 惠州市区近期交通改善计划
第32条 道路网近期改善计划
●惠城城区
加强对外联系:具体措施包括新建西南第二通道;改造惠州大道东段;新建金榜路;新建古塘坳立交;惠淡大道扩建;老惠淡路改造等。
优化环路布局:具体措施包括新建三环路东段辅助环路。
改善过江交通:具体措施包括西枝江桥头节点改善;新建西枝江二桥及连接道路;新建第三东江大桥;新建西枝江三桥;新建新开河南桥;新建下角东江大桥;新建云山东江大桥。
梳理片区路网:具体措施包括水门西路及环城东路改造;拉通桥东路至东湖二街连接道;拉通桥东双湖塘道路;新建东平大道;新建东平环岛一路;新建人人乐人行过街设施;改造河南岸斑璋湖二横街惠沙堤二路连接路;拉通河南岸螺仔湖三路至银岭二横街连接路;扩建桥东新民路。
补密新区路网:具体措施包括修建江南一号路南北通道;修建外环路体育中心路段;修建汝湖二路;修建江北沿江一路;修建新寮路;修建江北菊花二路南段;修建江北新江路;修建并调整水口片区道路;修建东江新城市政路。
●陈江仲恺城区
具体措施包括修建南大道;修建陈江二号路;修建陈江八号路。
●惠阳城区
加强对外联系:具体措施包括惠澳大道改建高速;惠淡大道入城段扩建;新建惠州港疏港高速与深汕高速立交;新建惠州港疏港高速惠阳北出入口及连接道路。
逐步网化骨架道路:具体措施包括新建惠淡大道与秋宝路连接路;新建人民路与惠淡大道连接路;扩建河背路;新建内环路西段;新建内环路东段;新建内环路南段。
梳理片区路网:具体措施包括叶挺东路向东延伸;中山东路向东延伸;承修西路向西延伸;爱民路向东延伸。
●大亚湾城区
具体措施包括新建沿海高速大亚湾北部出入口立交;新建沿海高速大亚湾中部出入口立交;新建西一大道和北大道;新建进港大道与北大道、澳霞大道立交;向西延伸西三大道至龙岗;新建西A路、西B路、西二大道;改造延伸大亚湾大道至惠州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