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减缓措施与跟踪评价
(1)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的相容性分析
对于规划的环境保护对策和减缓措施,其提出应和建设项目一样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
1)预防措施,用以消除拟议规划的环境缺陷。
2)最小化措施。限制和约束行为的规模、强度或范围使环境影响最小化。
3)减量化措施。通过行政措施、经济手段、技术方法等降低不良环境影响。
4)修复补救措施。对已经受到影响的环境进行修复或补救。
5)重建措施。对于无法恢复的环境.通过重建的方式替代原有的环境。
(2)监测与跟踪评价
不是所有的规划都需要监测和跟踪评价,对于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规划,在编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拟定环境监测和跟踪评价计划和实施方案。
对于需要开展监测和跟踪评价的规划,应该列出需要进行监测的环境因子或指标,环境监测方案与监测方案的实施,及对下一层次规划或推荐的规划方案所含具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跟踪评价主要的内容是:评价规划实施后的实际环境影响;检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建议的减缓措施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实施;确定为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环境效益所需的改进措施;总结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开展同类型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支持。
1.2开发区区域规划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介于建设项目和规划之间的一类环境影响评价,它兼具这两类环境影响评价的性质。因此其环境影响评价的综合性很强。
一般说来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识别开发区的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
2)分析确定开发区主要相关环境介质的环境容量,研究提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
3)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污染集中治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和布局的合理性,优化污染物排放口及排放方式。
4)对拟议的开发区各规划方案(包括开发区选址、功能区划、产业结构与布局、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施等)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提出完善开发区规划的建议和对策。
1.3市政开发类项目——公用工程、住宅小区
市政开发类项目主要建设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区域,此类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为施工期的噪声和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城市公用工程如供水、污水管道等建设项目,运行期基本没有环境影响,主要考虑其他项目的建设不要对此类项目产生影响。此类项目的建设要与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发展规模等一致,项目运行过程中要注意泄漏等事故的影响。
住宅小区的建设项目要考虑运行过程中的生活污水、锅炉废气(取暖)、生括垃圾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其建设要与周围环境、景观等相协调,并考虑合理布局或其他合理的防护措施,以尽量减少运行期间周围环境(尤其是噪声)对项目的影响。
主要环境影响包括:
(1)建设期
建设期的环境影响主要包括施工噪声、施工扬尘,特别要加强施工管理,尽量减少施工期的环境影响。
(2)运行期
运行期的环境影响根据具体的项目有所不同,如住宅小区建设项目运行期的主要环境影响为生活污水、锅炉废气(取暖)、地下车库废气和生活垃圾。另外,住宅小区的建设项目要注意小区的布局,尽量避免交通噪声、商业噪声等对小区居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