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于8月17日至20日,在好运北京体育赛事期间进行空气质量测试,收集削减机动车行驶对改善空气质量的测试数据。今天上午,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和来自环境、交通、哲学等方面的七位专家就即将采取的环境测试、“绿色出行,绿色奥运”的发展做出了解读及建议。
“作为对长期北京大气污染治理,选择绿色出行‘少开一天车’,实际上就是参与了新北京的建设,也是参与了新北京城市管理的重要行动。”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绿色出行、绿色奥运已经成为当下最热门的时尚话题,将形成一场最大规模的公众参与的环保行动。
解读 王自发:严控机动车污染 提升空气环境质量实时预测准确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自发肯定了本月17日至20日进行交通管制措施对空气质量测试将起到很好的科学测算依据。雅典、亚特兰大等城市在奥运会举办期间,通过采取机动车限行,有效地减轻了机动车污染。如美国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一天内最多停驶车辆达到250万辆,收到了良好成效。去年中非论坛时,北京也曾实施过类似的交通措施,收到了比较好的环境效果。
“此次交通保障环境测试可以科学检验环境测试保障方案对空气质量的环境效果,并为明年奥运会采取类似措施提供现实依据。以前的奥运会基本是在奥运期间进行测试,在奥运前很少有类似北京这种演练,表明了北京市委、市政府致力于办好2008年奥运会的决心和魄力。”
就北京来说,在气象条件变化时,大体污染源不会有很大的变化,所以需要通过控制机动车这一影响空气质量测试的主要污染源,评估空气质量。
他认为,空气环境质量实时预测和预报系统既可以作为控制排放源措施效果的重要评估工具,又可预测未来几天空气质量的时空变化,并对于不利气象条件下重污染的状况进行预警并给出可能的控制情景。再通过政府、车友会等团体、单位的共同努力,控制机动车行驶密度,这样就能保证奥运期间空气质量达到最好。
唐孝炎:空气质量的改善取决于大幅度降低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唐孝炎是具有世界影响的环境科学专家。她认为8月17日至20日“好运北京”综合测试赛期间实施机动车限行措施,这不仅可以收集削减机动车行驶对改善空气质量的测试数据,为保障2008奥运期间的空气质量取得可靠的科学依据,也是对近期北京市倡议的“绿色出行”行动的一次重要检验。
“1981年至今,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从12万辆增长到300多万辆,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导致机动车排放对北京市空气污染的贡献逐年升高,机动车排放已经成为影响北京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北京空气污染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新的复合型大气污染,呈现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及二次细颗粒物等多物种污染物同时以高浓度并存的污染特征,致使大气氧化性增强,能见度降低,蓝天减少。”
“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污染物,如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和多环芳烃等。据国内外研究报道,长期居住在交通繁忙公路附近的妇女和儿童,其呼吸道疾病和患病率与空气中CO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显著相关,约有80%的儿童受到机动车尾气的污染。因此,为保障北京市居民的健康和2008年奥运会运动员的健康和竞技状态,大幅度减少机动车排放势在必行。
说到采取何种对策和措施,她说:“一方面是降低单车的排放水平,另一方面是鼓励居民尽可能地采用对环境危害较小的出行方式。”
“最常见的绿色出行方式则是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显然,绿色出行可实现降低车辆行驶里程和减小车流量,以实现减少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进而改善空气质量。绿色出行不仅是为了保障奥运空气质量,而且在堵车日甚、机动车污染日益攀升的今天,也是广大市民共同努力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行动。”
史其信:控制机动车排放 让绿色出行成为时尚
来自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的交通专家史其信对8月17日至20日开展的“环境交通保障测试”工作,从城市交通的发展角度予以了肯定的评价。他认为,机动车排放对大气质量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建设和谐、宜居城市需要重视和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明年奥运会开幕时,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330万辆。随着过去几年北京私人小汽车出行比例的大幅增加,交通出行结构正朝着不利于节约的方向发展。而交通带来的拥堵、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城市顽疾。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对多项大气污染指标的“贡献率”已达到50%以上。”史其信说。
“1998年9月22日,法国一些年轻人最先提出‘InTown,With out My Car!(在城市里没有我的车)’的口号。当年9月22日,法国35个城市的市民自愿弃用私家车,有些城镇限制汽车进入,只允许公共交通、无污染交通工具、自行车和行人进城。法国的‘无车日’活动得到了欧洲一些国家的响应,2000年2月,欧盟委员会及欧盟的9个成员国确定9月22日为‘欧洲无车日’。”
“国家建设部为推动、倡导绿色出行,建立社会公众意识,决定从2007年开始,每年的9月16日至22日定期开展‘中国公共交通周与无车日’活动。每年9月22日为‘无车日’,在城市中心区限制机动车辆通行,鼓励人们使用私人汽车之外的代步工具。这一行动得到全国各个城市的热烈响应,截止到2007年3月底,全国已有106个城市人民政府市长签署承诺书。所以,‘绿色出行’将是体现现代公众环保意识及其行动力的最佳方式。”史其信这样认为。”
周宏春:选择健康的“绿色出行” 政府应适当鼓励“拼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解释了人们需要对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怎样的努力。他认为,“绿色出行”不是不让大家出行,而是要选择高效利用能源和交通资源、少排放污染物、有益健康的出行。
“我们还应更广义地理解“少开一天车”的内涵,将之拓展到关注环境,污染减排,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上来。相对于小汽车而言,火车和公共汽车也是环境友好的交通工具。在市内上下班应优先选择自行车、地铁、城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如果出行距离不超过5公里,在天气和身体条件合适的情况下,骑自行车和步行是最佳选择。在互联网日益影响人们生活的今天,利用信息资源替代出行,也是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
“‘少开一天车’,是每个车主应有的态度和必须付出的行动!”周宏春这样认为。同时,政府应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提高交通运输的管理水平,减少车辆的空驶率,“拼车”应得到鼓励而不是一味禁止,并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尽快出台“燃油税”,提高汽车的出行成本。
张建宇:绿色出行需长效 建立环境保护文化
来自美国环保协会的张建宇近年来一直从交通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面,来关注城市交通问题。他认为,“绿色出行”这种试图在大范围上改变人们行为方式的提议,必须是依仗政府与民间人士的通力合作:民间促进政府,政府制定框架,民间填充内容,政府监督管理。
“世界无车日活动最先在欧洲兴起。比如意大利首都罗马在无车日当天,将市区150平方公里范围规定为‘绿色区域’,从10时至17时禁止一切使用普通燃料的车辆和摩托车通行;法国首都巴黎为鼓励绿色出行,改造道路,扩大公共汽车的专用通道,压缩私家车的行驶空间,增加自行车专用车道。计划2007年在巴黎350个地铁站旁将增设自行车服务站,出租和存放自行车。无车日活动的举行,唤起了更多的民众对于汽车拥堵和环境污染的关注,反过来促使政府努力减少私车行驶、改善环境。”
“我们的绿色出行作为一项环保行动,不光是现在这样做,奥运会期间这样做,平常也要这样做,要建立长效机制,需要形成一种环境保护文化,新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有助于问题的长期、彻底解决!”
李晓宁:明辨公共价值 环保需要全民参与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李晓宁指出:“‘每月少开一天车’,是否认同这个观念?能否忠实执行这个号召?将是对你内心深处公共价值观的考验,也是对一个城市公民文明程度的检验。
“自有城市以来,在城市文明中,‘公共’这个概念是最重要的观念,这是城市社会与小农社会最大的区别。绿色奥运,绿色就是一个公共问题,不是一个人、一些人可以解决的,需要全体市民参与。绿色反对的是污染。很多人关注的是空气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等这些物质污染问题。其实,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心灵不同程度被污染了。”
两年前兴起的“每月少开一天车”环保公益活动,得到不少公民的响应。很多有车的人纷纷签名支持并参与这个活动。
他认为,环保是一个公共问题。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单位、某个行业的问题,而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公共问题不是一个人,一些人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全体市民参与。奥运是个契机,我们应该反省自身,明辨公共价值的意义。
韩立新:建立环境公害补偿制度 促进社会正义实现
在谈到“绿色出行,绿色奥运——少开一天车”活动的意义时,清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韩立新认为它不仅是为了保护环境,实际上还与我国正在提倡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国策密切相连,通过这个活动可以有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促进社会正义的实现。
“日本为了杜绝汽车造成的公害和环境污染,在由汽车拥有者交纳汽车税的同时,还需要追加大量的投资。由于这部分投资由整个社会负担,因此被称作“汽车的社会费用”。根据计算,日本1970年每台汽车的平均社会费用应该为1200万日元,每台汽车的赋税额应该是每年200万日元,而实际上每辆汽车拥有者交付的汽车税连社会费用的十分之一都不到。”通过让获得环境利益多的富裕阶层向贫困人群付费,让污染大户向受害百姓付费这样的公害补偿机制,不仅有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而且还可以缓和因公害和环境问题而激化的社会矛盾,使社会内部趋于和谐。
“我们在提倡‘少开一天车’、‘绿色出行’、‘绿色奥运’这类活动时,还应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导向,这就是通过这类活动来,教导人们关爱他人。因为我们要保护的环境终究是人类生活其中的环境,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才是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
参与 京城众车友积极响应绿色出行“少开一天车”
日前,市政府发表公开信希望市民能够在出行时尽量选择乘坐公共汽车、地铁及出租汽车,或骑自行车、步行等方式。几乎是同一时间,许多车友论坛上就出现了响应政府号召、倡议在8月17日至20日不开车的帖子。
作为“少开一天车”活动发起单位的504家车友俱乐部、民间环保组织、大学生社团、企事业单位和首都新闻媒体更是于日前向首都市民,特别是广大私家车主发出倡议:“无论您从事何种职业、来自何方,请立即行动起来。在测试赛期间积极响应市政府号召,选择绿色出行。特别是在8月17日至8月20日不开车,热心参与,当好东道主,为‘绿色奥运’作出自己的贡献。”
易车会的吴中华首先做出承诺,“我们不仅要在17至20日期间遵守市政府单双号限行的措施,还要发动所有车主在整个奥运测试赛期间减少私家车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
千里马车友会的车友白先生则向记者表示,“给好运北京测试赛营造一个畅通的交通和良好的空气质量,牺牲这么一丁点个人利益,且当中还有2天是休息日,在我个人看来是可以接受的,这对现在和以后的北京交通环境的改善都是一次很好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