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沿江的各省市也都有解释,在云南省副省长和段琪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差钱”。他给出的数据是,库区的10年污染防治规划中涉及云南省的项目应投资21.49亿元,但目前到位的中央财政资金仅为3.45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到位率低,地方配套资金存在较大缺口,所以造成项目进展缓慢。这样的说法也得到重庆市副市长谭栖伟的支持,在他的进度表中,也有相当一部分项目由于资金不到位没有完工。
对治理资金不足的问题,云南省副省长和段琪、湖北省副省长张通都认为,国家应该考虑生态补偿方法。张通建议说,应从三峡工程发电税费中提取一定比例设立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补偿基金,由中央财政每年统一提取,用于库区及上游的生态环境保护。
重庆市副市长谭栖伟还提及了另一个与规划相关的问题,他认为有一些重大的环境污染隐患还没有纳入治理的规划,应引起国家的关注。比如,重庆市污染较重的次级河流约30条,而纳入规划中的“十一五”计划的只有8条,还有很大一部分次级河流,特别是主城区次级河流急需整治,任务繁重。
再有,近年来城镇生活污染突出。重庆市有建制镇600个,而纳入规划的项目不到100个。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小城镇污染更加突出,已成为影响部分地区饮用水安全的主要因素。另外,目前库区次级河流主要污染有近60%来自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但规划没有包括畜禽养殖和面源污染治理的内容。
任务完不成要问责
承担治理任务的各省市都在为钱发愁,但在环保部那里,缺钱不应该成为拖延污染治理项目的理由。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说,距离规划截止的时间只剩半年,希望沿江的省市不等不靠,加快规划项目的实施进程。
他说,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工作首先是流域五省市各级地方政府的责任,这些地区要把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完善治污工作绩效考核机制,对没有完成污染防治任务的地方政府和部门要实行责任追究。其次三峡的问题也是中央各相关单位的责任,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大对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当务之急是要尽快落实支持资金和政策。希望各地方、各部门以及相关单位抓紧对规划确定的任务进行分解,明确工作进度和责任人,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张力军今天特别亮出了环保部的“杀手锏”,到“十一五”末,规划项目完成率不足60%的省市,环保部将对该省市内治理工作落后的地区采取区域限批措施;年内完不成污染治理任务的工业企业,必须停产治理。
张力军还建议说,三峡库区及上游要健全环境预警应急管理体系,相关地方政府、园区和企业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对突发环境事件能够有效应对。尤其是要加强“水华”易发河段相关饮用水水源保护的预警应急管理,避免因“水华”导致附近群众喝不上水。此外还要强化饮用水水源环境执法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影响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的环境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