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环境污染防治建设项目资金得到有效整合,各级政府治污投入不断加大,群众积极筹资出力,有效突破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保障瓶颈。 截至目前,云南在中央环保专项资金2008年下达的15个项目中,已累计完成涉及饮水安全保障、垃圾收集及处置、污水收集及处理、大牲畜养殖和畜禽圈舍改建等工程共计52项,共有8个村庄建设了卫生和生物净化公厕。2009年下达中央环保专项资金的54个项目已基本实施完毕,进入考核验收阶段。2010年下达的27个项目已进入项目实施方案审批阶段。
-注重实效,综合运用多种治污技术
农村农户居住地相对分散,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必须注重实际效果,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污染防治措施。
记者在大理市银桥镇西城尾村、白塔邑村和洱源县的下龙门村看到,经过综合整治的3个村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尽管人来车往,房前屋后却见不到污水、垃圾、畜禽粪便的踪影,道路洁净程度丝毫不逊城区。
据了解,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云南统筹城市和农村环境基础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地采取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城市周边村镇的污水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其他采用净化沼气池、人工湿地、沟塘沉淀净化与改厕、改厨、改圈相结合,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实现定点存放,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县城周边的村庄采用“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村庄采用“统一收集,就地分类,综合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
经过几年努力,大理州已在洱海流域建成5068个户用农村简易污水处理系统并投入运行,同时还完成了沿湖40个村庄污水处理系统示范工程,其中20个已投入运行。
据了解,位于洱海湖畔的西城尾和白塔邑两个村子在建设好“户户通”污水收集管网基础上,采用了引进、消化的日本小型污水处理土壤净化槽工艺技术,分别建设了日处理为60吨、70吨的村落污水处理系统,有效缓解了村内畜禽养殖和生活废水的无序排放现象。大理市环保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村里的污水经过集中处理后排入湖畔湿地时可达一级B标准。
在地处洱海主要入湖河流凤羽河畔、傍山而建的下龙门村,记者了解到,经过综合整治后,全村411人的饮用水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建成了村落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农户分散式庭院污水处理池30座,铺设污水排放管网503米,使全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村里全面实行“农户缴费,政府补助,定时清运,集中处理”的新型农村垃圾清运制度,建成运转了1座农村垃圾焚烧站,农村垃圾定点存放率和无害化处理率两项指标都达到100%。同时,建设堆肥池30口、沼气池20口、卫生厕20座,有效减轻了村民乳牛等畜禽养殖的污染,畜禽粪便等污染处理及综合利用率达70%以上。据测算,经过综合整治后,全村年化学需氧量减排量可达5.64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