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在哪里——
各部门需要通力合作推动垃圾减量
“垃圾围城!”对于南京来讲,垃圾处理形势严峻。
南京市城管局的数字显示,10年前,南京日产垃圾是2000多吨,如今已是5000吨。“南京现有的三个大型垃圾填埋场,当初设计使用时间是10至15年。”陈放鸣介绍,三大垃圾场容量最大的也就在3年左右。
除了新建和扩建垃圾场外,大力推进垃圾减量化迫在眉睫,而垃圾分类处理是目前垃圾减量化的最有效途径。
时隔10年之后,南京今年重提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喻惠萍介绍,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推进“垃圾四分类”,即将垃圾区分为可回收垃圾、餐厨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回收处理。今年这项工作的三个重点是:加大宣传力度,加快餐厨垃圾处理站建设,以及在试点小区进行厨余垃圾的生化处理。
在南京城南,一个日处理量10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已完成选址,今年有望开工建设。“如果建成后运转良好,我们会加快处理厂建设步伐,争取一鼓作气全部解决全市餐厨垃圾的处理问题。”陈放鸣介绍。
在居民小区进行厨余垃圾的生化处理,就是运用专门的垃圾生化处理机,将小区厨余垃圾就地变成肥料。目前,南京市城管局准备在全市选定16个大型居民小区进行试点,届时每个小区平均会配套1至2台生化处理机。据了解,这项工作主要由招标企业负责运营,政府部门给予相应的补贴。初步测算,补贴企业的费用,加上为居民家庭提供的材料费用、保洁人员的费用等,一个2000人的居民小区约需投入120万元左右。
加大建设力度的同时,存在的矛盾必需有效处理。拿餐厨垃圾为例,一方面要考虑给予餐饮企业适当的经济补偿,另一方面要加快餐厨垃圾处理的立法步伐,规范餐厨垃圾的去向。在今年的江苏省政协会议上,民进江苏省委提案建议:江苏省应加快出台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将餐厨垃圾回收制度化、程序化;对私自处理餐厨废弃物的单位应征收餐厨垃圾处理费。
此外,垃圾分类工作牵涉到环保、商务、发改委等多个政府部门,如何在这项工作中有效破解难题,尚需这些政府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