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发现,中标企业全部是村里的企业,此外村支部书记孙照贵还有一个身份是设备公司的前任老板。
孙照贵:想当年是我的企业,我没当官之前是我的,现在是股份制企业,我是2001年,这个村里老支部书记退休以后,我是民选选出来,2001年选上来以后,我不干企业了,干个体户,不能选村干部,当官就当不了了,就改制了,改股份制企业。
记者:那现在大股东是谁呢?
孙照贵:大股东姓胡,俺儿子也有股份在里面,俺儿子读书回来,原先我的股份转给我儿子了。
孙照贵告诉记者,企业虽然是自己的,但是做这个项目关系到未来村里的收入,这个填海工程受到大连各级政府的重视,投资总额达到了近35个亿,以后每年的税收可观,按照大连市甘井子区的安排,项目的税收将会给村里分一部分。
记者:这个项目承办下来,咱们村里能得到什么好处?
孙照贵:村里能纳税的纳税,这个税收有分成,地方财政做大以后,能给村里带来养老、社保帮着村里。以后建起来了,可以解决我村里的就业,区里每年税收能给我村里返一点 村里能宽裕点
主持人:中国加入《湿地公约》的16年来,是湿地保护强度最大的16年,相当多的湿地进行了抢救性的恢复,但这依然难以阻挡湿地被破坏的步伐。根据近20年卫星遥感数据显示,我国湿地总面积已由1990年的36.6万平方公里减少到2008年的32.4万平方公里,减幅为11.46%。如果追溯到上世纪中期,湿地面积的减少更为惊人,大连湿地遭到破坏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那么导致湿地保护难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呢?
专家告诉记者,泉水湿地只是被破坏的湿地之一,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火热,在漫长的海岸线和大片的沼泽湖泊边上,每天都有大量的湿地被填埋,盖成楼房。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湿地开垦面积达到1000万公顷,全国沿海滩涂面积已经削减过半,黑龙江三江平原的原有沼泽已经削减近八成,千湖之省,湖北省的湖泊锐减了三分之二,百分之56以上的红树林丧失,全国各类大小湖泊消失上千,众多湿地水质逐年恶化,不少湿地生物濒临灭绝,约1/3的天然湿地存在着被改变、丧失的危险。中国现存自然或半自然湿地仅占国土面积的3.77%,远低于世界6%的平均水平,且面积下降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记者:您有没有想象过,如果中国湿地继续再消失,或者消失的越来越少,您能想象未来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
姜长阳:未来的环境干旱、少雨、鸟类很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了,天气较热了,这些都是会造成的影响。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院长单红军告诉记者,湿地被破坏,根本原因是缺少一个国家层面的湿地保护法对湿地进行保护。目前中国只是明确了36块列入世界湿地名录的湿地保护,然而除了这36块以外,中国还有3000多万公顷的无名湿地,他们一样在生态中发挥着作用,涵养着一方的水源,给无数的生物带来栖息和繁衍的场所。然而这3000多万公顷湿地目前没有明确的界定,规划者说这不是湿地,而保护者说这是湿地,界定不清导致湿地的保护非常困难。
单红军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院长
单红军:地方政府在开发利用我们认识是湿地的地方,没有严格的红线,一旦有了这个红线以后地方政府可能不会跨过去,那么在这种是和不是大家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加上目前整个国家包括公民对湿地保护认识和意识不够强,所以发生现在这样一种状况。
目前我国的湿地保护主要是林业部门在牵头,然而牵头的角色很尴尬,湿地的保护归林业部门协调,然而填海却是由海洋渔业厅来审批,另外环保部门、农业部门都在不同的领域管理湿地。专家认为,这种多头管理带来的后果很可能就是都管都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