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湿地
主持人:大家晚上好,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今天我们关注湿地。湿地被成为“地球之肾”,它在净化环境、分解毒素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环境压力大幅增加的城市中,能守着湿地生活,相信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在很多地方,当地政府都把湿地保护起来,建立公园,保护环境也造福一方百姓。但是我们在大连泉水湿地看到,短短两三年时间,原本6平方公里的湿地只剩下不到2平方公里,大连市区居民赖以维持生态平衡的最后一块湿地正被泥土和垃圾吞噬。
泉水湿地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还没到泉水湿地,路上一辆接着一辆的大型自卸卡车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那些卡车载满了土块和石头,尘土飞扬,往来穿梭,繁忙异常。随着卡车,记者转到一个山头上,眼前的景色让人惊叹。一群海鸟刚刚落在水面,它们打算在那片沼泽觅食、休息,度过一个下午,阳光洒在水面,一片恬静安详。而另外一边,不到二十米的地方,工程车繁忙进出,一车车沙石甚至垃圾被倾泻进海里,蚕食着水面。水土交界的直线将同一片区域划分成两个世界:一边万鸟齐飞堪比仙境,另一边是尘土飞扬好似沙漠。唐在林告诉记者,他已经记不得那是他第几十次来到泉水湿地了。走在已经夯实的工地上,他无比痛心,就在他的脚下,半年以前还是一大片礁石和滩涂,他告诉记者,从2009年12月开始那里的填海工程就已经悄悄开始,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大张旗鼓,只是每天晚上偷偷的施工,然而就在最近几个月,施工越发迅速,记者所在的这片空地就是最近完成的。
唐在林 大连市环保志愿者协会负责人
唐在林:正式开始填这个地方应该是2010年的十月份以后,就用了两个月时间填呈现在这个样子。
眼看大片滩涂海域消失,唐在林非常着急,这天,他在填海工地周围发现了大量垃圾,有的地方地表已经裂开,地缝中向外冒着白烟,气味刺鼻,显然是地下埋藏的垃圾已经发酵自燃。在现场,还发现了大连输油管爆炸后,用来清理油污的草垫子和裹着头发的丝袜。
唐在林:这是7.16期间,志愿者收集的头发和丝袜,放在海滩上清理油污,去油污用的。
从2010年初,志愿者和当地居民不忍看到湿地被破坏,多次找到规划局要求对湿地进行保护,2010年8月份,大连市规划局开了一个听证会,提出了一个保护鸟类栖息地的方案。
唐在林:论证会同意我们保护这个地方 但是把这个范围明显减小了,这个湿地原来的面积在6平方多公里,但是在我们准备改造,准备保护的时候,仅存将近两平方公里左右,给我们规划的时候就给我们0.5平方公里,后来在我们要求下就增加到1平方公里。
唐在林告诉记者,所谓的这一平方公里,其实主要是水道,而且,填海完成后,这两边都会建起工厂和码头,即便留下这一平方公里,湿地本身也是很难存在下去的。
姜长阳 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姜长阳:在原来的湿地周围,大量建工厂,湿地是难以行使它的功能,因为作为生态系统,整体上是很脆弱的,一旦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链被人工破坏以后,人为要恢复那是很难的。
十几名志愿者再次来到大连市甘井子区,检查他们两个月前布下的铁丝网。志愿者用一条带着蒺藜的铁丝围起了那片湿地,铁丝下面是一堆由垃圾筑起的矮墙。
徐巍巍 环保志愿者
徐巍巍:当时我们种树的旁边倒了一些汽车配件垃圾,后来我在想,这些垃圾我们运不出去,我们可以作为一堵墙来挡住别人来破坏,最主要破坏者就是填海,我们无奈的情况下,我们用垃圾来封堵,可能他们有个铲车就铲走了 但是我希望我们这种,用志愿者的话说,说屡败屡战的行动继续坚守着,因为这是大连城区最后一块发挥着肾和肺叶功能的湿地,我们应该保护。
经过检查,布下的铁丝网有一条已经被破坏了,在志愿者想尽办法保护湿地的这一年里,填海的车辆也从未停止过向海里倾斜泥土,湿地面积相比2010年初又减少了40公顷,礁石滩涂基本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