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建设主要由建设部和各地建设规划主管部门进行推动,主要载体是待开发的新城项目。生态城的建设热潮始于中国和新加坡的合作项目“天津中新生态城”,此后,各地政府纷纷在新城开发规划中提出生态城建设,其中不乏模仿天津模式,在规划、基础设施以及房地产开发中与国外机构全面合作。不过,生态城建设热潮中亦有以“生态”为名目,在实际开发中缺少生态具体措施的案例。
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则是由工信部和发改委进行主导,各地对应部门负责落实,各地电力公司负责充电设施的建设运营。目前,进展较快的主要是一些汽车产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当地政府出于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考量,往往会给予较大的扶持力度。
低碳试点城市由国家发改委负责推动实施,其涵盖范围不仅包括低碳城市规划,还有低碳化的产业体系建设以及培养低碳的生活方式。

全国已有近30个城市获得了国家级试点,其中生态示范城市13个,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13个,低碳试点城市8个,其中,如深圳、北京、天津等城市同时取得了两个及以上的称号。这些城市将率先结合自身特点,以不同的路径探索我国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虽然我国不论是生态城市、新能源汽车城市,还是低碳城市的建设上都处于探索阶段,但国内已有不少城市先后提出了打造类似生态、低碳或智慧城市的口号,并制定了相关规划。低碳智慧城市的建设创出了新的市场空间,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也引起了国内外企业的高度关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政策、体制、资金等方面的制约,有些城市的低碳智慧城市建设只是流于口号,难有实质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