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瑞典、丹麦、意大利、加拿大决定在本国范围内征收碳税之后,澳大利亚政府也宣布将在国内征收碳税,而美国在前几年还有人提议要对部分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这些,无疑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的又一件大事。但是,对于现时语境下气候变化特指的全球变暖趋势来说,此类通过对内征收碳税、对外征收碳关税的限制碳排放的举措,对改变气候能起多大作用,还有待时间检验。
从世界8000年来气候变迁的历史来看,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能够决定气候变化的观点很值得怀疑。据《多四季论揭开大自然深层王国的奥秘》(董妙先 著,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介绍,地球存在着约2000年一季的中四季,6000年前~8000年前是这个中四季的春季,4000年前~6000年前是这个中四季的夏季,2000年前~4000年前是这个中四季的秋季,而最近2000年则是这个中四季的冬季。
在6000年前~8000年前这个中四季湿热的春季里,整个地球到处春意盎然,包括现在死气沉沉的撒哈拉大沙漠在内,当时都是春天的世界,那里大河奔流、人欢马叫。随后气温继续升高,逐渐进入了炎热的中夏季,撒哈拉奔腾的大河逐渐退化为潺潺流水,渐渐枯萎而被沙漠覆盖。在4000年前~6000年前的这个中四季的夏季里,貉、水獐、竹鼠等亚热带动物生活在中国今日的西安半坡村,黄河古象生活在甘肃、河南一带;北极地带无冻土,那里建有规模巨大的城市和壮丽的宫殿、寺院、讲坛以及其它生活设施。2000年前~4000年前正是这个中四季气候温和的秋季,秋雨连绵使大禹治水忙碌了好多年,河南安阳殷墟还生活着大量的貘、水牛、野猪等热带和亚热带动物。以上说明,在长达6000年的时间段里的地球气候都比现在炎热得多,那时候并没有工业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最近2000年是这个中四季的冬季,气温总体上比前6000年要低。但是,由于其本身又是一个2000年的较小周期的中四季,它还包含着四个大约500年一季的春夏秋冬季节。我国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是这个较小周期的中四季的春季,隋唐时代是夏季,宋元是秋季,明清是冬季。在隋唐前后大约500年的时间里,当时的国都长安终年温暖,很少冰雪,今日只在南方生长、最低只能抵御-14°C左右严寒的梅树,由于生长界线北移,在长安一带种植很普遍。现在黄河流域的陕西、山东、河南等地区若干地方都还留有带有“梅”字的地名,如陕西鄜县就有“梅河岭”,郑州有“梅山”等,就是隋唐时代气候温暖的见证之一。也说明当时地球气温比现在还要高,当时也没有工业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倒是英国工业革命期间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一度使伦敦成为“雾都”,但那时全球却处在气候寒冷的“小冰期”,也就是较小周期的中四季的冬季。
由上可以看出,二氧化碳不能决定气候变迁的趋势,它历史上应该是气候变化的产物,现阶段最多是加剧了全球变暖。
不过,二氧化碳等气体虽然不是气候变化的决定因素,但它们确实是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从环境保护的的角度来看,各国政府这些限制二氧化碳等污染气体排放的措施,无疑能够改善人类局部的生存环境和空气质量,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但同时也要警惕个别发达国家利用“减排”、“低碳”口号,向发展中国家“敲竹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