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百年现代供水文明史又有了一个崭新的起点。近日,上海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全面通水,全上海超过千万人口终于可以喝上优质的“长江水”。
水质,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品质”。上海不缺水,但缺好水。“水质型缺水”,成为上海不断提升国际大都市“品质”过程中的一个“瓶颈”。此次,长江口新水源地的通水,给上海发展带来了新的“源头活水”。上海市水务局局长张嘉毅说,好的饮用水,不仅拉升城市居民健康生活的综合指数,而且会给城市综合竞争力带来更多的“红利”。
城市发展中的“水源地变迁史”
青草沙水源地,位于上海崇明长兴岛的西北方,是长江口的一个冲积沙洲,年均过境径流总量约9335亿立方米,是黄浦江的100倍。更为重要的是,青草沙水源地水质清澈,达到了二级国家标准,符合国家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要求。
此次,青草沙全面通水,使得上海的原水供应一举“切换”到“两江(长江、黄浦江)并举、多源互补”的新战略格局中。上海城投总公司青草沙公司总工程师顾玉亮对笔者说,青草沙的江心河口水库,足有10个杭州西湖那么大,其4.38亿立方米的有效蓄水量,足以保证连续68天的正常供水。“即使前一时期长江干旱,东海咸潮历史罕见地在5月份暴发,也基本未对上海的供水造成影响。这是青草沙交出的第一份答卷。”
在上海供水老专家的心里,有这么一部“水源地变迁史”,与上海的城市发展史始终伴随。在上海自来水博物馆中,笔者看到:苏州河和黄浦江市内段是上海最早的水源地,先是苏州河水质日趋恶化,上海水源取水口被迫迁至黄浦江军工路附近;1978年,取水口又被迫溯流而上;1987年7月,取水口不得不再一次移到黄浦江上游临江段;1998年7月,二期工程又将取水口上迁到了黄浦江上游的松浦大桥附近水域。为了保证自来水的质量,水厂不得不采用重氯消毒杀菌,投放量甚至达到了过去的4倍。
单靠黄浦江,无法完成上海饮用水水质的突破。24年前,一个战略性的思考就开始萌芽:到长江的江心河口去寻找干净水源。1987年,上海市科委对“长江——上海城市供水第二水源规划方案研究”进行立项;1990年,上海市水利设计院提出了“圈水可行”的建议,播下了青草沙圈水的第一颗科学种子。后历经整整15个年头科学、严谨的论证,来自全国9个学科的26名院士和专家组成专家组,对青草沙水源地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可操作性等各个方面作了综合分析和评估。2006年,上海市最终作出决策:扩大长江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青草沙水源地,并正式写入上海“十一五”发展规划。再经过5年建设期,青草沙的优质水终于从上海市民家中的水龙头里流出。
工程创举:造出多个“世界之最”
在江心河口建设大型水库,世界上没有先例。青草沙工程又是上海有史以来单体工程中规模最大的,其效应“直指民生”。求真务实,对于这样的世界级工程来说,不是“口号”,而是根本的内在要求。在工程建设的起点,上海就提出:饮用水源地要充分用好长江水源,要有“百年”战略方案。
上海城投总公司总经理孔庆伟说,正因为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创新之举,其建设的难度可想而知。如果说15年的论证是艰难的、严谨的,那么在这5年的设计、施工阶段中,需要研究的工程难题更多,需要攻克的工程难关更加现实。“青草沙安全建设目标的实现,来之不易。今后只有更严格、更精细地管理,才能更好地服务市民和社会。”
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由三大主体九大工程项目组成,即青草沙水库及取输水泵闸工程、长江原水输水隧道工程、陆域输水管线及增压泵站工程。工程建成后,长江原水经取水泵闸、水库、输水闸井进入长兴岛岛域输水隧道,再经长江原水过江管自流过江后,由浦东五号沟泵站提升进入各个输水支线,最终到达14座自来水厂。
“向社会融智”,这是青草沙这个世界级工程顺利推进的一个“法宝”。必须依靠专家来把关,才能突破工程中的“瓶颈”。于是,一个由院士领衔的专家委员会成立了,22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涉及水利、隧道、基础工程、自动化控制、制水、环保等众多学科。工程指挥部作出了一个决定:凡是工程中的重大决策,必须经专家委员会审查。
上海城投总公司副总经理顾金山说,产学研一体化,虽然是一个“老话题”,但只要有扎实的工程作载体,注入创新驱动的生命力,那就会一下子“活起来”。青草沙的产学研创新团队,不仅有项目单位、中标设计单位、中标施工单位、中标咨询单位,还有相关的大专院校和研究院,先后合作推进了“青草沙水库最长连续不宜取水天数试验研究”、水库工程河势影响研究、水库工程防冲护滩模型试验研究等30余项科研项目,其中,结合工程实践起草发布的有关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还填补了国内工程规范中的一项空白。
据初步的统计,青草沙工程已创造了多个“世界工程之最”:800米主龙口开创了河口水库合龙工艺之最、7.2公里输水隧道开创了中等直径盾构一次掘进工艺之最、高扬程大规模泵站开创了节地节电之最、水库科学实证基地开创了湖库富营养化预控技术之最。难怪青草沙公司高级业务主管叶源新,要放弃国外的高薪职位,动员家人一起回国,参与青草沙的建设。他对笔者说,这样的世界级工程太难得了,“在国外没有这个机会”。
亮出城市品质新“名片”
青草沙工程的通水,在上海市民中是一件大事。不少居民都在向水务部门打听:“我们这儿什么时候能喝到长江好水?”
据上海市水务局相关人员说,青草沙工程自去年11月1日起正式进入调试通水阶段,经过设备调试和管道冲洗,新建的浦东金海水厂率先并网向用户供水。之后,青草沙水库又先后3次向杨树浦、南市、居家桥、陆家嘴、临江、凌桥和长桥水厂供水,上海的长宁、徐汇等7个行政区的全部地区以及浦东、普陀等5个行政区部分地区的总共1000多万市民已全部用上来自青草沙的优质长江水。
有居民给水务部门打电话说:“青草沙的水是不一样。有一次我在浴池里放了满满一池子的水,终于看清楚了,青草沙的水真是清澈。”长江优质的“江心水”流入上海千家万户,已从根本上扭转了上海合格水源短缺的局面,使长江原水占到了全市原水供应的一半。
据上海市水务局预测,到2020年,上海全市原水总需求量将达到每天1428万立方米,到时上海将形成长江青草沙、黄浦江上游、长江陈行及崇明东风西沙四大水源地,长江原水在全市原水供应总量中的份额将进一步升至70%。“浦江水”也将通过深度处理工艺保证其优质。
上海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水质,是城市品质的“一张名片”。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一天要起降多少国际航班,每个航班都要在这里加水,“上海水质就会成为上海城市竞争力的一个标志”。上海经济正在结构转型,微电子等高科技产业及许多先进制造业,对水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了好水,上海才会有更强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