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技术应用 >>
 
太阳能产业:大而不强需整合

时间:2007-10-15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佚名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作为我国最早形成产业化规模的新型可再生能源,以热利用和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太阳能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但国内外专家及企业界人士日前向记者表示,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国太阳能热水器质量良莠不齐,行业整合度低,光伏发电成本高,原料大量依靠进口等现状却不容忽视,太阳能产业还需要相关政策扶持。

太阳能产业高速发展

  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成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热市场,2005年总保有量为7500万平方米,2006年总保有量为9000万至9500万平方米,累计节约标准煤两亿多吨,二氧化碳减排约两亿吨;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集热器制造中心,由我国生产的集热器推广面积约占世界的76%
  与此同时,太阳能热水器在国内市场也在迅速推进。目前国内城市太阳能热水器的平均普及率约为15%,有些地区能达到30%,甚至60%仅就太阳能热水器目前的安装量而言,2006年可实现节约标准煤1500万吨,到2010年将可实现节约标准煤22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050万吨。太阳雨新能源集团董事长徐新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我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原材料加工、生产、制造和销售、安装服务相配套的产业化体系。2006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年产值180多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全行业提供就业机会60多万个。清华阳光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振一这样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自有技术已占95%以上,而综合成本还不到国外平均水平的一半。在太阳能利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2006年年底颁布实施了20项标准,其中国家标准16项、行业标准4项,已建成北京和武汉两个国家级太阳能热水器产品检测中心。

产品质量亟待提高

  虽然我国太阳能产业发展很快,但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不高,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产品质量不够稳定,在可靠性、耐久性和舒适性等方面还与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有着明显的差距。吴振一告诉记者,此外,国家太阳能热水器产品质量检测和认证制度也尚未建立,使质量监督的职责无法履行,劣质产品进入市场有机可乘。
  正如国际上存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资源、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巨大不平衡一样,在我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也存在着太阳能资源、资金和技术的巨大差异。徐新建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统一制定各地区的节能指标,并鼓励发达地区出让资金和技术向欠发达地区购买节能指标。
  中国太阳能协会秘书长罗振涛说,太阳能热水器行业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产业,投资少、见效快,贴近百姓生活,应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产业。现阶段,一方面要严把产品质量关,保证行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还需要相关政策积极扶持。
  罗振涛表示,首先,我们要重视对太阳能的热能转换和其它可再生能源的电力转换,在立法、政策、金融、信贷和税收等方面实行统一协调、公平合理的优惠扶持政策;其次,要鼓励和扶持优先使用太阳热水系统的消费者,对弱势群体、贫困地区太阳热水系统的使用者,更应给予补贴;此外,还要通过强制性条款、减免所得税、增值税,增加出口退税率等举措鼓励太阳能产业的推广和普及。

光伏产业受制国外市场

  据记者调查,在国际市场和国内政策的拉动下,我国已成为世界三大光伏电池生产国之一。但是,我国90%的光伏产品都出口到欧美及日本等国外市场;国内对太阳能光伏的应用也主要集中在农村电气化和离网型太阳能光伏产品,真正并网型太阳能光伏市场目前还远未形成。
  专家指出,90%的市场出口以及国内市场的缺失,都可能限制中国光伏产业的长远发展。一旦国外光伏发电建设政策有变,或者为保护本国产业采取限制进口的措施,我国近年来大量上马的光伏项目将面临困境。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核心技术、市场及原材料主要在国外,国内主要是进行来料组装和加工生产,特别是多晶硅原料严重依赖进口,光伏转化效率普遍偏低,这已成为制约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瓶颈。吴振一告诉记者,目前多晶硅价格已从2001年的每千克2540美元上涨到2006年的200美元,由于依赖进口,我国光伏发电成本也由每度电1.5元上升到4元。
  我国正在研究扩大光伏内需市场的政策,其中一个重要动向就是要解决光伏发电因成本太高而无法与传统电力竞争的问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向记者透露,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较高是其难以在国内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目前,光伏发电成本约每度电4元,而火电发电成本约0.30元,光伏发电难与传统发电模式相竞争。
  针对技术落后、内需市场不足这两大制约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专家建议,国家应适当控制太阳能利用成套生产线的进口,加大对太阳能产业的研发投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落实政策启动国内市场。而来自太阳能企业的声音则呼吁,国家应尽快落实《可再生能源法》中有关太阳能利用的实施细则,利用政策激励作用尽快启动我国太阳能光伏市场。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太阳能产业:大而不强需整合 的资料
· 绿屋顶的产业标准——太阳能板(四) [2016-02-18]
· 德国6月13日议新太阳能法 [2012-07-05]
· 美拟开发新式光伏系统推进太阳能应用 [2012-05-21]
· 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度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的通知 [2012-05-16]
· 绿建筑就是太阳能建筑吗 [2012-04-09]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