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照明与文化融合
景观照明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即光文化,利用光的手段来表现文化。文化是抽象的、是无形的,照明是亮的、五彩的、可视的,用照明的光载体来体现文化的内涵,相辅相成。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沉淀,它的轴线、肌理、天际线、各类景观建筑、历史古迹、海域道桥视野、各种艺术元素等都有自身的特色与烙印,这所有的元素相融形成了城市的文化。表现了文化,就是突出了个性,有个性就是城市建设的成功,城市景观照明就能实现这样的目标。
光环境专家呼喊光文化的重要性,并指出光文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的综合效力。光文化内涵具有深邃的历史性、明显的地域性和明显的民族性,光文化能够派生“光经济力”、“光精神力”和“光感染力”。
【专家评点】
李农:景观照明设计一定要表现和突出地域文化。因为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你在一个地域做照明时,就应表现出这个地域特有的东西。如果不表现出来,至少会出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所做出来的各个地方的设计可能就成为千城一面了,感觉不出区别,那你的作品就缺少特色,甚至会失败。第二个问题是,从功能的角度上讲,你对不同地区做不同的设计,怎么样做更合适,我认为从表现地域文化来入手,更能掌握如何让它变得有所不同,因为照明不仅仅是一个装饰。从功能上讲,它还具有标识的意义,可以帮助你判别一个事物、场所所在,标识也要求表现这个地区特有的东西。
景观照明是城市的心灵
景观照明建设在充分考虑城市文化的同时,还应注重城市照明的规划与设计,这其中包括灯具的选择、照明方式的使用、照明时间的精准计算、灯光色调色温的调节、城市结构的分布、城市的自然条件等。从整体规划城市建设,从局部突出设计特色,这才能达到装饰与标记的功能。一个城市的景观不能帮助判别场所与方向,那是失败的。城市景观照明要表现地域的独特性,不能按照统一的模式生搬硬套。我国不少城市景观照明工程成功地反映了各自的地域文化特色,例如北京的长安街、天安门、上海的外滩、东方明珠电视台、武汉的长江大桥、广州的珠江两岸夜景等,充分展示了自己城市夜晚的形象和魅力,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城市名片。
【专家评点】
李广元: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的城市景观照明做得还不错。我长期身处北京,但是仍能感觉北京的夜景很美。以前,由于没有科学的规划和用光的标准,我们的城市照明很混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景观照明也在不断规范、不断进步。
夜景是一个城市的窗口和名片,北京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每天都会迎接很多外国友人和旅客。白天的景观给他们恢宏的感觉,夜晚在灯光的映衬下,这些景观更给他们神秘的魅力,城市一片斑斓。北京的古建筑非常多,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事件在北京举行,古老的北京城不断涌现现代风格的建筑。我个人认为,城市景观照明是城市的心灵,它不能枯燥地表现亮丽,它必须表现北京城古老而现代的风格,它得表现历史的厚重和建筑的恢宏。
当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同处一区时,照明设计必须从传统风格向现代风格渐变。倘若突然在传统的建筑上空呈现现代的照明设计,那会非常突兀。倘若在传统的建筑上空加入一点现代的因素,再不断地过渡,最终呈现现代的风格,那我能舒心地接受。
照明、文化、节能并重
在城市景观照明发展过程中,很多城市一味注重亮化工程,凸显了光与色的绚烂,浪费了电能源,造成了严重的光污染。苏州市部分景观照明就过于亮丽和花哨,道路照明也不符合标准。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台了相关的照明标准,但是仅规定了照明的最低限度,却没有规定最高限值,这并不能成为指导城市照明建设的规范标准。
景观照明绚烂斑斓,也可给人舒适安宁、柔和静谧的感觉,带给大家夜晚的神秘和美好。因此,并非一味亮丽的照明才是最好的照明,该亮的就亮,该暗的就暗。近年来,随着电荒的频发,光污染的问题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照明标准的问题亟需解决,电费的承担问题也待政府早日出台相关的政策规定。
【专家评点】
任元会:现在很多景观照明为了凸显文化,做得过于花哨,却忽视了节能环保。国家对景观照明这样的浪费现象也予以了重视,并出台了相关文件要限制城市景观照明。如何做到技术与艺术、景观与文化的完美结合,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不断学习的过程。
李广元:我记得,颐和园的灯光设计叫过美国的设计公司进行设计,费用花了一千五百万元,但是后来没用上,原因就是用光超标五十倍。一般情况下,用光超标一两倍是常态,可以接受的。如果从满足照度的角度看,周边的灯带灯圈、装饰灯都是没有必要的,但是从装饰的角度来看,这些灯的使用又是必要的。但是,按照以往的照明标准,把装饰部分的照明算进去肯定超标。所以说,这是今后的一个难题。如果选用功率低的LED灯具,或许能满足要求,若大量使用节能灯和荧光灯肯定是不行的。
【设计师评点】
袁宗南:照明设计所关心的议题,在现今不能仅止于设计,必须要有更宏观的角度来与环境共生,如照明设计对环境的负担,从设计所处大环境,关心议题必须小到细部,大到整个地球的影响,检讨可能有以及已经有的正、负面冲击。在我们寻找能源替代方案的同时,改变我们的思考模式将会是最快速的方法。如澳洲在2007年响应环保,熄灯一个晚上的效果卓越,替地球所节省的能源数量可观,但并非消极地教我们不要去使用能源,而是更正确地、适量地使用地球资源。若以照明设计来评估文化、社会、历史与地方文化、过去等的关联,就可以发现,中国五千年老祖先的智慧,中国老祖宗之五行理念便是与地球共生共习的最佳典范。在能源枯竭的现今,地球暖化正侵袭着我们,节能与美感之间的取舍,将考验所有设计师的智慧。
点评嘉宾:
任元会中国照明学会室内照明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
李农北京工业大学城市照明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
李广元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副总工程师
袁宗南袁宗南照明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
王昊中国建筑北京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机电事业部主任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