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技术应用 >>
 
世博建筑普遍采用新技术践行节能环保理念

时间:2010-06-05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曹玲娟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上海世博园区的各种建筑不仅外形夺人眼球,也如拥有鲜活生命。特别是“一轴四馆”永久性建筑中,各种绿色建筑材料、节能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这些美丽的世博场馆实践着我们更环保、更美好的未来——

新能源

融合太阳能发电总量约4.7兆瓦

世博园内的主题馆,每天吸引着众多参观者的来访。鲜为人知的是,这座场馆其实大有乾坤。它创造了三项世界之“最”:屋面2.8兆瓦太阳能世界最大、5000平方米生态绿墙世界最大、西展厅双向大跨度亚洲最大。

站在主题馆内向上眺望,屋顶处根根钢材密密连结,上面遍铺大型菱状玻璃组件,神似上海旧式“老虎窗”。令人称奇的画面就诞生在这片玻璃屋顶,通过内夹的太阳能电池片,看上去是透明的屋顶,阳光却在洒入场馆的过程中,便已转换为清洁电力。

主题馆屋顶电站,是我国乃至亚洲单体建筑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电站,将太阳能电池板完全融合到建筑中去。建筑物的外墙、屋顶本身就是无污染的“发电机”。

“我们在世博园里安装的太阳能,跟建筑的融合度是目前最大程度的。”上海申能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国靖肯定地说。

整个5.28平方公里世博园区内,中国馆、世博中心、地区馆等永久性场馆,以及部分国家自建馆都有类似的太阳能发电项目,总量约4.7兆瓦。比如,备受瞩目的中国馆,就利用68米平台和60米观景平台铺设黑色单晶太阳能组件,形成与整个场馆建筑机理巧妙契合的玻璃为底的观景平台。绿色电力也因此从中国馆、从世博园直接并入城市电网,走进千家万户。据测算,主题馆和中国馆两个馆的一年发电量,足可支撑2500户家庭一年的生活用电。

新材料

索膜遮阳收集雨水

世博轴看上去如同一束白云织成的轻盈云径,6个透明花瓶般的阳光谷错落穿插其中,是节能建筑的典范。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张拉索膜结构,”站在赋予世博轴云朵般面貌的索膜下,华东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黄秋平介绍说。整个世博轴被69块张拉索膜轻轻掩盖,张拉最大跨度接近百米,最大一片覆盖3000多平方米。这种索膜,是当今世界强度最高的膜材,厚度1毫米,可1平方米10个人站上去蹦蹦跳跳都没问题。

索膜透光率只有10%,太阳辐射强度大约是外面的1/10。在这样的索膜下面活动,防晒霜都可以省掉。

设置阳光谷,是为了将阳光、空气、雨露顺利引入世博轴的地下两层空间中。世博轴底部设置了7000立方米的雨水收集空间,雨水顺着阳光谷玻璃面流到地下,完全能保障世博轴的日常冲洗需求,还能供给世博公园的绿化灌溉。

世博轴项目,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创造了多项第一。“作为建设者感到很自豪,我们做了中国甚至世界上都很少造出来的东西。”世博会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市政项目部总经理赵克平说。

新技术

利用绿色能源引领发展方向

更多的探索,集中于绿色环保。世博园内的创新探索,引领着我们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

文化中心的飞碟形设计令下层圆弧表面形成建筑自遮阳体系;光电幕墙系统,让场外观众感受到场馆内的演出氛围。此外,江水冷却系统、气动垃圾回收系统等多种节能手段,让文化中心成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

再比如世博轴项目,没有任何锅炉、煤、气、电的空调,完全用绿色能源技术,其中江水源占70%、地源占30%。“世博轴四周完全取消了空调系统常见的巨大冷却塔,直接靠把黄浦江水抽上来,或是通过地埋管散热器进行热交换。把热量直接交换到江水流走,或是交换到地下。”华东建筑设计院副总工程师、世博轴机电设计负责人叶大法介绍。

这是世博园区内唯一全部使用地源热泵及江水源热泵技术的空调冷热源系统集成项目,在全国也是最大规模的应用,将成为一项有益的探索。叶大法表示,“如果江水源、地源热泵系统有生命力的话,不光在上海,整个长江流域气候环境相似,都可以大规模推广。”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世博建筑普遍采用新技术践行节能环保理念 的资料
· 关于2016年度第六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公示 [2016-06-14]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关于2016年度第五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公告 [2016-06-14]
· 中国建筑节能网 [2016-06-07]
·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 [2016-06-07]
· 热烈祝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成功研发绿色建筑标识申报系统 [2016-06-06]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