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2009年是南京交通实现“三年树形象”阶段性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一年,如何定位南京交通在新一轮发展战略中的角色?在昨天召开的全市交通工作会议上,交通重点工程建设成为今年“重头戏”。围绕公路、水运及场站枢纽建设等三大板块所有重点工程也纷纷撩开“面纱”,市交通局负责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做了这样的表述——为经济发展搭建优质交通平台,南京交通要“争做保增长、扩内需、促发展的先行军”。
完善道路交通网络 大力提升通行能力
据了解,2009年,全市交通建设计划完成投资100.69亿元,其中,公路项目计划完成投资73.25亿元,水运工程计划完成投资19.49亿元,交通场站计划完成投资7.95亿元。
围绕“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大力提升通行能力”的发展战略,市交通局负责人说,南京交通首先要解决过江难题,加快过江通道建设,以开工建设纬三路过江通道为重中之重,加快长江四桥建设,完成纬七路过江隧道掘进工作,建成右汊夹江大桥,进一步完善城市过江通道体系,缓解过江“瓶颈”制约。
南京长江过江通道不足是推动跨江发展的一个“瓶颈”。目前,南京已拥有长江大桥、二桥、三桥和板桥汽渡四条过江通道,纬七路长江隧道将于2010年建成通车,而长江四桥也在加紧建设中。此外,城市轨道8号线过江设施已随京沪高铁过江大桥同时开工建设。南京绕越高速环线中,东南段正在加紧建设中,东北段今年也将开工建设,该段建成后,将连接长江四桥及已建成的西北段,与宁淮、宁连高速相连,共同构成南京的“大二环”。
市交通局负责人说,在加快过江通道建设同时,南京交通今年还要开工建设六合至江都高速公路南京段、溧水至马鞍山高速公路,力争开工建设溧阳至芜湖高速公路高淳段,继续推进绕越高速公路东南段建设;同时高起点、高标准建成江南、江北沿江高等级公路及243省道郭庄至禄口机场段,加快推进浦合公路、104国道改造工程、122省道南京段、239省道高淳东段、省道246新线、六合东部干线等项目,以加大高速公路及干线公路密度,打造连接南京与周边、主城与新城以及各个重点镇之间的快速通道,为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搭建优质交通平台。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南京将倾力打造“两环两横、十二射”的高速公路网布局,实现“一小时都市圈”、“半小时上高速公路网”、“省辖市当日往返”以及“长三角16个城市半日抵达”的四大目标。
加快水运发展步伐 促进水陆协调发展
去年,我市水运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20年来第一个内河航道项目开工建设。水运发展争得重大政策支持,从2008年起5年内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水运发展资金。新一轮水运大发展标志——划子河船闸工程也顺利开工。
南京长江南北岸线总长195.9公里。随着南京都市圈辐射能力逐步增强,南京港连接江海的枢纽作用和区位优势将得以充分发挥,为此,南京港将进一步突出其三大功能:一是实现江海转运、长江转运枢纽功能,二是与沿江产业发展相结合、临港工业服务的功能;三是与城市发展相依托、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市交通局负责人说,根据这一功能定位,南京港将形成长江大桥以下港区重点实现江海转运功能、长江大桥以上实现江内转运功能,工业港区与南京工业基地布局相统一,形成“大桥上下、集中连片”的发展格局,打造南京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
根据规划,围绕建设南京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目标,今年将重点建设龙潭港区四期和五期工程、西坝港区二期工程、新生圩港区液体化工码头储运工程等港口项目,加快推进划子河船闸工程,开工建设芜申线高溧段航道整治工程、秦淮河复线船闸工程,不断完善公用配套基础设施,保持水运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推进枢纽场站建设 不断增强城市功能
根据规划,南京交通今年将积极落实《南京公路主枢纽布局调整规划》,力争开工建设小红山综合客运枢纽,续建南京客运南站综合枢纽、中胜客运站、中华门客运站。推进南京丁家庄物流中心工程、南京龙潭物流基地建设,提升现代物流业服务水平。整体推进禄口空港集疏运系统建设,超前开展江北机场集疏运系统研究。
市交通局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抢抓当前交通发展重大历史机遇,突出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扩大交通建设有效投入,确保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