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座桥通行饱和明年就没顶
根据杭州市的城市整体规划,到2010年,江南城(包括高新区〈滨江〉和萧山市部分)人口将达77万人,几乎为主城区人口的一半。
杭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交通需求预测:杭州市高峰时段,城市内部过江交通量,在2010年将达到2.7万pcu,2020年将达到4.6万pcu,2030年将达到5.8万pcu,但是,现有城市的过江通道通行能力,仅为2.3万pcu左右。
也就是说,到明年,过江能力就完全到顶,并不堪重负了。
这样,三座桥梁,特别是四桥、三桥承担越江交通压力的能力,让人担忧。
2010年,规划中的地铁一号线、二号线二条轨道线路将过江,但要承担客流还为时尚早。
在建的之江大桥
不能缓解拥堵
根据《杭州市过江城市规划》(2008年)显示,由于创业、居住布局等因素,江南城的过江交通约有80%是由复兴大桥(四桥)与西兴大桥(三桥)承担的,那么,去年开建的之江大桥,能不能缓解滨江的交通压力呢?
之江大桥,连接的是滨江与西湖板块。之江大桥起点连接杭新景高速公路杭州南收费站,向东跨越钱塘江,终点接规划中的彩虹大道,全长约5.6公里,双向六车道。
作为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线,连接的是绕城南线、杭新景高速,之江大桥建成后,滨江、萧山区块将可直接上绕城、杭新景高速。
也就是说,之江大桥的建成对滨江进城车辆的疏导,可能不会起到太大作用,反而会将大量的高速上来车,吸纳进入滨江、萧山板块,反而更加剧钱江一桥、三桥、四桥的拥堵程度。
人大代表:
再建一条过江通道迫在眉睫
“可见,仅仅通过交通诱导分流的手段,已达不到缓解城市过江交通压力过大的问题,增加市区过江通道已势在必行。”周瑞烈建议说,加快规划新建一条过江隧道。
“出于对钱江两岸城市景观、土地规划利用的综合考虑,我认为不宜采取跨江大桥模式,建议采取过江隧道的方式,并抓紧进行建设论证。”周瑞烈说。
他说,过江桥梁的建设周期较长,因此,提前展开城市过江隧道的规划论证工作更显急迫,这条城市过江隧道的建设是迫在眉睫。
规划局:
有过江通道预留但那是远景
钱塘江上,杭州已经规划了10座大桥(隧道),周瑞烈代表提出的在滨江与主城间规划一条过江通道,是否可行?
昨日,记者从杭州市规划局了解到,杭州市整体规划中,已在望江路—江晖路区域,从远景的角度预留了一条过江通道,而且是作为滨江区公共中心、东南部地区与钱江新城、城区进行联系的区间辅助通道,并作为复兴大桥与西兴大桥的连接、分流通道。
也就是说,这条通道已预设,但并没列入近期规划。
建委:
建议非常好会做调研分析
既然,规划中早有过江通道预留着,那么,这个过江通道是否会提前列入开工计划?能尽快动工吗?
杭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建议非常好。”
他还表示,会对这个建议进行调研,在通盘考虑城市发展的情况、两个城市板块的发展情况,“如果已规划有过江通道,两地交通又确实需要,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工程的先后时序,进行资金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