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半年多的试点后,新式公交站牌日前已经开始在上海中心城区推广,全市将逐步完成3400个公交站点的改造。世博前,这种新型、实用的公交站牌将替代目前普遍存在的灯箱式站牌和铁皮式站牌,成为上海一道新的风景线。
【现场】三面站点信息牌替换下广告
新站牌结合了铁皮站牌和灯箱站牌的优点,分为明显的两个部分:上部分与传统的铁皮站牌有点类似,黑色底板上用硕大的白色字体标明了停经该站点的公交线路;而在站排的最上面用醒目的红底白字写着站台名,乘客从较远的地方就能一目了然知道这一站是什么站,可以换乘哪些公交线路。
站牌的下半部分则制作成了狭长的三面体,不过与以前灯箱式站牌广告占据半壁江山不同,下面三面体站牌上的内容基本都是相关线路的具体信息,并用红色的箭头指明了车辆的走向,三面都是公交线路的具体信息,乘客可以从各个角度查看,不再像旧式的灯箱式站台一样,只有一面是公交信息,其他都是广告,乘客只能挤在一起查看路线,遇到下雨天,站台信息更是被大小雨伞重重包围。
【延伸】亭牌结合构建新型公交站点
据了解,新型公交候车设施根据上海市人行道不同宽度的实际情况,兼顾不同站点候车人数、行人流量差别化及周边建筑设施的特点,共有五幅型、三幅型、二幅型和立杆等四种系列形式。除了立杆型站台外,在一些道路条件合适的站点,还设置了兼具公交候车亭和电子站牌功能的新型公交站点,如黄浦区的斜桥站,就是亭牌结合。据了解,这些新式站牌都是统一的设计风格,在样式上符合上海道路条件和都市氛围,内容上突出静态线路信息且便于更新,而且广告的比重非常低。同时造型、选材和安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维护保养和环保节能。新型候车亭加大了遮阳避雨的顶棚面积,顶棚和立面选用半透明和全透明的彩色安全玻璃,并辅以多层、加膜和纳米涂层等技术手段,具有防紫外线(可阻挡95%的紫外线)和自洁功能等特性,更加安全、节能。座椅高度的设计也充分考虑到老年乘客的要求,适当提高并略为前倾,更方便乘客的坐、立。
上海将计划完成3400个公交站点的改造,目前已经完成了160个站点的改造,2月底前还将完成延安路上40个站点的整改。接下来,将落实内环、延安路高架周边等200个站点的改造。根据计划,年底将完成80%,世博前将完成90%站点的改造。不过这次的整改主要针对的是中心城区,浦东新区将参考中心城区的模式进行改造,远郊区的部分重点站点也会进行相应改造。世博前,这种风格鲜明,式样时尚,功能实用的新型站台将成为上海街头一道靓丽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