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民航市场发展瓶颈与珠三角市场规模
仅有557,400人口与29.2平方公里面积的狭小规模内需市场制约着澳门民航业的持续发展。而拥有47,249,600常住人口和41,700平方公里面积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本地生产总值(GDP)为3,711亿美元(2007年),是澳门的20倍,加上当地第二产业占GDP的51.3%和第三产业占GDP的46.2%等较有利客运和货运同时发展的产业结构,将可作为澳门民航业发展突破瓶颈的利基。
“融合珠三角”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中央于2008年底公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规划范围以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为主体,辐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并将与港澳紧密合作的相关内容纳入规划。纲要对珠江三角洲的战略定位是: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推进与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创新国际区域合作机制,全面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准,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和品牌;建设与港澳地区错位发展的国际航运、物流、贸易、会展、旅游和创新中心。
纲要在提出要建立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包括: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港澳及环珠江三角洲地区紧密相连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亚太地区最开放、最便捷、最高效、最安全的客流和物流中心;尽快建成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完善区内铁路、高速公路和区域快速干线网路,增强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联系;重点建设环珠江三角洲地区高速公路、中山至深圳跨珠江口通道、港珠澳大桥、深港东部通道、广深港高速铁路、沿海铁路、贵州至广州铁路、南宁至广州铁路,以及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专案;加强珠江三角洲民航机场与港澳机场的合作,构筑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机场体系;到2012年,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000公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100公里,到2020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2200公里。
至于在推进与港澳更紧密合作的工作是: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对接;支援与港澳在城市规划、轨道交通网络;支援共同规划实施环珠江口地区的“湾区”重点行动计画积极开展与港澳海关合作,深化口岸通关业务改革;支援广东省与港澳地区人员往来便利化,优化“144小时便利免签证”;加强产业合作-支援粤港澳合作发展服务业,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物流、高增值服务中心和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地位;全力支援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港澳加工贸易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向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实现转型升级;深化落实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力度,做好对港澳的先行先试工作;鼓励共同发展国际物流产业、会展产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规划建设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后海地区、深港边界区、珠海横琴新区、珠澳跨境合作区等合作区域,作为加强与港澳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合作的载体;鼓励粤港澳三地优势互补,联手参与国际竞争。
总的来说,落实纲要将可扩大珠三角对外开放及国际化程度,降低人流及物流制度障碍和地理区域障碍,促进民航客货运输业务的发展。并达到刺激经济及居民所得增长的目的。
立体交通枢纽概念与案例
澳门民航业如何有效开发珠三角地区规模庞大的市场以及善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在这里先探讨英国曼彻斯特机场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