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与路交错成网,四通八达的选择使车流分布其间,减少了“肠梗阻”的尴尬。来自市交管局路面流量监测系统的数据显示,实施缓堵新政以来,本市市区主干道的交通流量下降了9.8%,速度上升了3.5%,二、三、四环常规拥堵路段的拥堵状况有所缓解。晚高峰时速20公里以下的拥堵路段已降至平均每天66条,环比减少29条,减少约30%。
以本市繁华商业区的代表之一——西单大街为例,道路运行速度在新政实施后提高了40%。早高峰,两广大街、东单大街、西单大街平均速度都有所提高;晚高峰,前三门大街、西单大街道路运行速度提高幅度超过了40%。
环路也提速了。家住芍药居的市民宛女士觉得最近四环好走了。“以前下班回来怕四环堵,都绕到北土城路走。这两天走了走四环,觉得比以往好一点了。”
拥堵指数下跌
每天少堵2小时
根据道路通行情况,本市设置了交通拥堵指数。拥堵指数在0至2之间为畅通,2至4之间为基本畅通,4至6之间为轻度拥堵,6至8之间为中度拥堵,8至10之间为严重拥堵。
缓堵新政实施前,本市的拥堵指数持续高于8。去年9月17日,拥堵指数瞬间攀升至9.68,全市道路资源严重饱和,路面成了停车场。
缓堵新政实施之后,新年的第一个工作周,本市拥堵指数开始下降。昨天,市交通委公布了本月以来的交通拥堵指数——6。即使是上周四,路网拥堵指数最高的一天,也仅为6.62,本市交通从严重拥堵改善为中度拥堵。
在一张工作日分时段交通拥堵指数图上,新政实施前后的两条周曲线走势分明:元旦后第一个工作周拥堵指数线几乎一直盘踞在最下端。
“换算成拥堵时间,体验会更明显。”李晓松举例,元旦后,路网日严重拥堵和中度拥堵持续时间共1小时45分钟,与年前工作日3小时55分钟相比,减少了2小时10分钟。
专题:北京治堵新政大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