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随着国内发生多起地铁扶梯事故,关于地铁建设的讨论也热闹起来,其中“地铁热”再次成为舆论热点。许多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迎来黄金发展期,前景十分广阔,但与此同时一些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应慎重对待“地铁热”,注重可持续发展。
地铁建设热潮涌动
近两个月来,很多长春市的上班族发现,市区的主干道人民大街更加拥堵了。在人民大街和繁荣路十字路口的一处工地,将人民大街这条主干道完全堵死,来往车辆只能分流到两侧辅路上去。从今年4月底开始,长春市的第一条地铁破土动工。
长春修建地铁,只是当前我国众多城市涌现地铁热潮的一个缩影。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董事长董晓峰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修建地铁等轨道交通设施。”
中国工程院院士施仲衡表示,当前我国已经批复了29个城市的96条轨道交通线路,共计2200公里。另外还有18个城市正在规划,全部加在一起,共有47个城市正在建设或准备建设300条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接近1万公里。
城市轨道交通凸显隐忧
就像很多人感受地铁是从施工时地面交通拥堵加剧开始一样,我国各地大兴地铁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地铁热”的背后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地铁事故屡屡出现。像地铁工地塌陷、地铁停运、挤压事故等,屡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世界上轨道交通建设最快的是韩国,一年20多公里就很快了。但现在我们各个城市,从北京、重庆到广州、南京,每年都是以几十公里的进度发展。这样的建设速度下,有些城市出现了很多问题。”施仲衡说,我国轨道交通起步晚,建设和运营经验都不够,不能一味求快求多。
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巡视员李国勇对这一观点也表示认同,他说,近年来我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部分项目出现了前期工作深入不够,导致轨道交通在运营中安全风险比较大。
部分专家表示,城市规划与轨道交通建设“脱节”现象,是当前另一个制约我国轨道交通健康发展的瓶颈。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城市规划与轨道交通建设配合“不紧密”,很多城市没有进行长远规划,就匆忙上马地铁项目。未来这些轨道交通项目只能“亏本运营”,给地方财政增加更大负担,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些业内专家建议,针对当前轨道交通发展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关键还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走上一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于当前很多城市出现的“地铁热”,一些专家建议要慎重发展地铁,可通过发展城市轻轨等替代办法来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压力。
此外专家们还一致认为,必须加强地铁等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安全管理工作,因为“地铁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风险正在增多”。在他们看来,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一定要做好风险监督和管控,通过加强安全检查和排除隐患,增强突发事件的排查和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