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城市交通 >>
 
未来交通:雄安新区不摊大饼 不建环路

时间:2017-10-16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闵杰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如何在新区既形成有序畅通的交通网络,又能避免交通拥堵,这成为雄安建设的一个挑战。

“首先要有一个很好的总体规划,对城市进行定位,是旅游城市、行政城市,还是商贸城市?在城市特性上,要做一个谋划。总规下面,要解决城市布局问题,包括产业布局,人居布局,如果不安排好,就容易产生无谓的交通损失。”刘秉镰告诉记者,雄安要避免重蹈大城市“先拥堵后治理”的覆辙。

在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看来,最好的城市交通是没有交通的交通,雄安规模如果不太大,完全有可能建立以公共交通、步行、共享单车为主的交通结构。

“北京出现交通拥堵大城市病,最根本的就是职住分离造成的。上班越来越远,城市又越来越大。”李国平对记者表示,在雄安,应该以减少城市内部交通流为主要方向,来设计城市空间。特别要避免出现“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发展思路,“不要以为似乎有了技术、有了资金,交通可以做得极其庞大,这是错误的。”

“没有交通拥堵,在单点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李晓江对记者表示,在规划起步阶段,考虑解决拥堵问题,应该从三个维度考虑,首先是规划层面,通过空间合理布局和土地利用,将公共设施、就业、居住混合配置,尽量达到平衡,从根本上减少出行需求,“剩下的都是游戏性的出行、锻炼性的出行,只要提供绿道就行。”

“其次是要提供高品质的公共交通和高品质的最后一公里。”李晓江说,公共交通要充分考虑接驳换乘便利性、公交服务频次、舒适性等问题。

至于满足私人出行需求的小汽车,李晓江认为,还是要允许一部分私人交通的存在,“完全把私人交通灭掉,这不可能。”

在雄安新区规划的国际咨询团队中,有一个西班牙团队建议,想要做一个没有小汽车的城市,小汽车都停在城外。但李晓江认为,这过于理想化了,“但我们希望小汽车是低排放的、是高效率、真正共享的,也是绿色低碳的。”

相比新区外部交通逐渐明朗化,新区内部交通还存在很多未知数。雄安新区管委会规划建设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因为新区的规划正在编制,铁路在新区怎么入地,设计时速多快,都在论证,有待规划获批后才能确定。”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目前整个新区所辖三县的路网全部要打乱,“荣乌高速要外迁。”该负责人透露,荣乌高速目前横穿整个新区而过,这在规划造成了困难,“整个城市一旦被道路隔开,很难形成规模。”

2020年形成外围骨干交通网络

前述雄安新区管委会规划建设负责人透露,雄安新区的交通规划大体分为几块在做,一块是区域内的交通,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了几家单位做新区内部交通规划。另一块是新区外部高速和快速路网的交通规划,由河北省交通厅负责。而新区外部的轨道交通,则由河北省发改委牵头铁三院在编制。“最后都要和新区对接,听取新区的意见,毕竟这些交通设施都是为新区服务的。”

部分外部交通设施已经先于规划开始动工。比如,津石高速,作为雄安新区南部的一条交通要道,已经开工建设,而在雄安新区设立之后也已及时调整,为新区预留了三个接口。

“外部交通,仅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到2020年,基本形成外围骨干交通网络。”前述负责人表示,投资方式会分为多种,有政府直接投入,还会向社会融资,包括发债和PPP,还有一部分资金来自大的央企和民企,“新区道路建设不会考虑纯经济效益,首先考虑方便,公共服务要摆在首位。”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未知数是,雄安新区的交通是否都会进入地下?

在6月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7年会上,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徐匡迪透露,雄安新区的规划方案编制中,21世纪的地下管廊式基础设施是新区建设的一大亮点,雄安新区建设将把城市交通、城市水、电、煤气供应、灾害防护系统全部放在地下,以高铁、车站、市内交通等为例,均会置于地下。而地上部分将让给绿化、让给人行道。

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体”,被称作城市的“血管”和“神经”,担负着输送介质、能量和传输信息的功能,是城市的“生命线”。国务院在2015年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大力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以解决城镇化进程加速背后的空间资源紧张问题。

不过,李晓江对记者透露,交通设施是否全入地下,目前仍然没有最后决定。

“高铁以350公里速度行驶,会产生非常大的噪音,但是如果有足够宽的绿化带,采用高架方案也未尝不可。” 李晓江认为,大量交通设施放在地下,需要全盘考虑,包括从安全的角度、工程代价角度。地下成本比地上要昂贵多了,工程问题更加复杂,安全问题、管理问题都更加复杂,“我们要尽可能利用地下空间,但不要极端利用。”

在解决交通通畅之外,雄安新区的交通规划从一开始就将智能和绿色融入其中。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陆化普曾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绿色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设是实现雄安新区发展目标的重要一环,在交通服务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雄安新区必将是先进交通系统展示的机遇、智能交通系统大显身手的舞台。新一代智能公交系统、智能停车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物流系统、智能共享单车系统等将会走进新区生活。

“现在已经确定的是,雄安新区将和北京通用一卡通。”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组负责人告诉记者,交通部科学研究院正在牵头做雄安新区绿色智慧交通和智能交通体系的研究,作为总规下面的专题,“雄安下一步以清洁能源汽车为主,电的来源都是清洁电力。”

该负责人透露,还有一个可以确定的是,新区以后肯定要实现零换乘,“通过高铁来了之后,经过枢纽内部的轨道交通、公共交通全部分流,可以很通达。”

“现在还在研究云轨这种小运量的轻型轨道交通,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李晓江告诉记者,除了大运量的轨道交通、公共交通之外,最后一公里还有很多小运量的轨道交通技术可以采用,目前都在研究中,“但至于更加新锐的地下管道输送系统、无人驾驶系统,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讨论为时过早。”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 下一页 共4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未来交通:雄安新区不摊大饼 不建环路 的资料
· 多部门解读《总规》 回应环境、交通等问题 [2017-09-30]
· 北京城市规划支持雄安新区发展表述与此前不同 [2017-09-28]
· 水上交通:珠江黄金水道建设进行时 [2017-09-27]
· 智慧交通不是梦 智能技术将解决停车难 [2017-09-26]
· 雄安“三变” 能否突破城市发展瓶颈 [2017-09-20]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