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2010年城市照明节能工作专项监督检查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显示,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大部分城市道路照明单位功率耗电量以每年3%的速度逐年下降。但是,照明节能发展还受城市规划刚性、新型节能设施技术不成熟和照明规模等问题的制约。
规划缺失制约整体发展
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解到,我国目前还有14个城市没有编制城市照明专项规划。而已出台的城市照明专项规划中,有一部分没有照明节能的要求和措施,规划的缺失制约了城市照明节能的发展。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副教授王青斌指出,城市照明专项规划属于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制定城市照明专项规划,相当于修改城市规划。根据《城乡规划法》规定,城市规划的制定和修改有严格的法律程序。拟定城市照明专项规划的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批准规划的则是人民政府,这涉及了许多部门的衔接和协调。
技术和资金制约节能设备更换
目前我国部分城市仍未更换节能设备的原因除盲目追求城市亮度外,还有现阶段我国照明节能设备技术发展不成熟和资金不足等原因。
据了解,目前我国国内生产的节能路灯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有些才安装两三个月便不亮了,所以很多城市不敢贸然使用新的节能设备。北京工业大学城市照明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李农介绍,如果选择进口的高质量的节能设备,又将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的《城市照明管理办法规定》中提出的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是借助金融机构的力量,解决城市照明节能改造工程投入大的问题。目前,这种模式已在全国广泛推广。
规模和控制系统直接影响节能实效
照明规模与照明控制系统也是影响城市照明节能的重要因素。
“从技术层面上说,完善的城市照明控制系统是城市照明节能的关键。”李农说:“照明控制系统能准确控制照明时间和亮度,这样不更换照明设施也能节约不少用电。同时,照明控制系统有利于准确计算城市照明用电量以及节约量,这一数据恰恰是合同能源管理方式的基础,。”
《通报》显示,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建立了城市照明集中控制系统,还有部分城市实现了对路灯单灯系统的分时分级控制,但大部分系统建立不久,需要进一步升级和完善。
城市过度亮化遭质疑
全国政协委员冯世良指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越亮越好、越闹越好的想法,正逐步被低碳、环保、绿色所取代。城市可以有繁华亮堂的夜景,但更应该有安静、节能的环境;庆典可以用各种手段表达人们欣喜的心情,但也应该避免浪费。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我们不能再走挥霍、浪费、破坏之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