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安全方面,加强风险监测与评估、食品污染物高新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发;开展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科技示范;推动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监控与预警立体交叉网络信息系统。
在生产安全方面,组织煤矿、危险化学品、职业危害等高危行业事故预防、控制、监管、事故处置与应急救援技术及装备研究,选择典型企业、园区开展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促进新技术、新成果应用推广与产业化。
在社会安全方面,研究预防和打击重大刑事犯罪的刑事司法技术,信息网络安全与虚拟社会管理技术,社会治安管理与安全防范技术,信息化、智能化刑侦技术,火灾、核生化安全、反恐与突发事件预警、控制、处置技术和装备,开展科技强警综合示范。
在防灾减灾方面,加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立体监测技术、预测预报、群测群防技术与装备研发;开发灾害应急救助技术装备;开展风险管理应用研究;开展防灾减灾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公民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组织实施防灾减灾科技示范工程。
在绿色建筑技术集成示范方面,在不同气候区选择一批典型城市(村镇),重点围绕绿色建筑规划与标准、绿色建造与施工技术、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改善和保障技术、绿色建材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集成技术等,开展绿色建筑技术集成的应用与示范,推动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发展。
在低碳与和谐社区示范方面,选择典型社区,开展社区低碳消费与节能减排、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社区养老与互助、社区生态环境建设、社区治安与防灾减灾、社区民主管理等领域的技术应用示范。
加强民生科技发展能力建设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切实做好这一点,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其中,用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来改善民生是一个重要方面。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周元表示,加快发展民生科技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紧迫而长期的重要任务。一是科技主管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提高对民生科技重要性的认识,在科技优先发展战略中,既要重视国际竞争焦点领域和尖端科技,也要重视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科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民生科技的迅速发展。
二是加大对民生科技的投入,建立高效的民生科技投入机制,鼓励民生科技项目的研发和扩散,特别是鼓励中央转制科研机构,在涉及民生的行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公益性项目,政府要成为投资主体,并引导社会投资积极投向民生科技。
三是加强民生科技发展能力建设。加强民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把培养健康、环境、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的领军人才作为重要任务;强化民生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学家工作室等在民生科技领域的布局;加强民生科技产业化基地和园区建设,国家高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要积极探索发展民生科技的新模式、新机制。加强民生科技服务机构建设,鼓励技术交易、科技咨询、知识产权、创业投资、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专业化机构服务民生科技产业,开展民生科技信息咨询和专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