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严格把好审核关,准确定位受益对象。由于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申购申租者的资格审查力度不够,使得部分高收入者混入,造成保障房小区停放着为数不少的高档轿车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且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和收入申报制度,我国居民也没有将自家收入公之于众的习惯,只能通过个人所得税来判定个人收入,但很多居民有可观的隐形收入等其他非常规收入的存在,因此,只凭借一纸证明就来判定申请者的资格,必定会违背国家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初衷,让那些本不在保障范围内的人钻了空子,更严重的是将真正需要保障性住房来保证正常生活的人拒之门外。所以在保障性住房分配过程中要对申请人进行严格的审核,充分把好入口关。
1.建立居住情况普查机制。由各地政府联合企业、财政、审计、银行等部门对本市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情况进行普查,包括居民的收入、就业情况、居住条件等,重点对居民的住房面积、套数、环境等实际情况做调查研究,建立居民信息档案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即时更新,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有效。
2.充分发挥群众力量。要全力发动群众、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充分发挥群众力量。将初步审核放在最基层的社区居委会。由社区居委会收集申请人所填写的申请材料,并向政府相关部分提交一份意见书,反映申请人资料的真实度,以供参考。居委会还要将申请人的名单及其材料在社区内公示,由群众进行审视监督,如有异议可向居委会举报,并由居委会上交有关部门。
3.制定严格的惩罚制度。新加坡在对居民申请组屋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者进行5000新元或6个月的监禁,或者同时面临两项处罚。我国也可以效仿这一政策,处罚那些为申购申租保障性住房而伪造资料的申请者。取缔那些弄假者申请者资格的同时,对其不良行为由其所在的单位、街道、社区组织记录在案,这样对其以后的工作、生活会造成负面影响。这样的惩罚制度,以警示那些想弄虚假的人。
(六)探求合理分配分式,彻底消除分配不公平现象。在经过审核以后,往往会出现符合申购申租资格的户数要远大于房屋的供应量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通过摇号方式确定承购承租者,摇号选房的确避免了排队选房所引起的秩序混乱等社会治安问题,但它真的能保证保障性住房承购承租的公正、公平吗?摇号跟摇奖一样不会根据申购申租者对房屋的需求程度来确定承购承租对象,同样符合申请条件的人最终谁能如愿承购承租只能靠运气,带有很大的随机性。所以说,摇号表面上看似公平,实质上很有可能把那些最需要住房的申购申租者拒之门外,造成又一不公平现象的产生。因此,对经济适用房的分配,需要根据经济适用房的市场供应情况和需求者的紧迫程度建立严格的、规范的、量化的并易于操作的可行具体标准,按照住房困难程度大小和急需者优先的原则排队分配,使之各得其所,把保障房建设的宗旨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市委党校马列研究所)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网络版)
(编辑:南方网林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