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上山”、“城镇上山”,乍听感觉与当下的城市化发展有些格格不入。可是,城镇上山已经成为云岭大地最响亮的号召,上到省级领导,下到普通百姓都熟知,并开始大力践行这一重大战略部署。
今年9月以来,云南省响亮地提出“城镇上山”的重大决策,如今已经在云岭大地轰轰烈烈展开,这一用地方式“改天换地”的重大转变,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光明日报评论说:“云南的‘城镇上山’,显然是对一直以来僵化的城镇建设思路的颠覆,城镇为什么不能因地制宜地建在山上呢?”
“城镇上山”一提出,不仅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国土部为此将云南列为全国“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省份之一。
用地方式再不转变 10年后无“口粮田”
中国18亿亩耕地的“红线”越守越辛苦,是当下不容回避的事实。在城镇化进程中,云南作为一个山多田少的省份,怎样在城镇化进程中,尽量保护处在平地坝区的耕地,就成了更该深思的问题。
云南94%是山地,平坝仅占6%。全省坝区已有30%被建设占用,坝区优质耕地减少势头迅猛,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如果不改变传统的用地方式,也许不到十年,作为全省人民“米袋子”、“菜篮子”和民族文化“摇篮”的坝区可能被占尽,衣食之源的“口粮田”将不复存在。
正是基于此,云南提出了“城镇上山”——建设山地城镇,无疑就是城镇化和耕地保护两个目标之间的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此之前,一提到城镇化,就想到建高楼大厦、高速公路,就只能去征收平坦土地以便规划,挤压耕地导致农民失地的现象便屡屡发生。
云南的“城镇上山”,显然是对一直以来僵化的城镇建设思路的颠覆,城镇为什么不能因地制宜地建在山上呢?有专家认为,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在崛起之前,谁会认为在那个地处沙漠、缺水少电、草木稀少鸟不生蛋的地方,能建设起一个现代化大都市呢?但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拉斯维加斯硬是在沙漠中建起了林立的高楼,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而在中国,早有“山城”重庆,城镇为何就不能避开平地良田,“上山”发展呢?
城镇上山有了“硬杠杠” 占用坝区良田将付出高昂土地成本
城镇要上山,建设成本一定会有增加?如何确保城镇能上山,保住坝区的良田?要实现这一革命性“嬗变”,需要排除一切阻力的大决心、大毅力,以及切实有力的配套政策。云南省为此专门出台的《关于加强耕地保护 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实施差别化土地政策,必须占用坝区良田的,将付出高昂的土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