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中国城镇化比例不到10%,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1978年,这一比重上升到18%。最近刚刚结束的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化人口已经接近50%。城市化进程是未来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在未来的40年里,中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将赶上世界的脚步。
改革开放33年,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规模、速度和影响力均与中国的房地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房地产业为国家的城市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而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仍有诸多不足,须转型与再发展。
驱动产业转型 宜居理念引导市场细分
近期,在拥有2308万常住人口的上海,一组PM2.5空气质量指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指的是城市微小浮尘、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指数。市民对这一数据的关注预示着人们对住宅的需求已经随着经济发展而转变。由此,房地产业的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必须考虑未来城市人口住宅的宜居需求。
正是出于宜居这一理念的考量,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纷纷从普通住宅地产中剥离出来以适应不断进步的市场需求。中国房地产业发展须以营造宜居地区、宜居城市、宜居国家为发展目标,着力打造具有优越自然地理资源、空气清新、风景优美的宜居地产。
因地制宜 产业发展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并重统一
此外,房地产的发展还需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乃至人与世界的关系。中国目前县级以上的市共有666个,其中2/3的城市存在水资源匮乏抑或水资源污染的问题。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其中55%以上已归入生态脆弱地区范畴。人与自然的关系岌岌可危。
房地产业的发展需对能源、资源和土地表示保有应有的敬畏,因地制宜,做到产业发展与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并重统一,房地产业才能够有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