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坚持交通先行,以完善基础设施支撑转型
东营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地理位置优越,要发挥这一优势,必须有相应的交通设施来支撑。我们坚持统筹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着力构筑立体交通体系,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重点抓了东营港建设,一期工程2个3万吨码头已建成投用;二期工程2×5万吨液体化工码头等八大码头正在建设,今年将全部完工。投资9.3亿元的东营胜利机场4D级改造全面完成。荣乌高速公路东营段建成通车,正在积极推进德大铁路、黄大铁路和东营至济南高速公路、沿海高等级公路等项目建设。这些项目建成后,东营作为区域性交通枢纽的地位将初步确立。
五、坚持改革创新,以新体制新机制保障转型
在深化油地合作方面,地方政府与胜利油田高举团结发展旗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实行“项目联办、资金联股、设施联建、人才联用、治安联防”的“五联”举措,凝聚发展合力。几年来,油地双方共同组织实施投资100万元以上项目近400项,总投资100多亿元。在土地管理方面,被国家批准为未利用地开发管理改革试点城市,组建了东营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总公司,启动实施了7个共32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1个总规模3万亩的建设用地开发项目。在金融创新方面,推动设立了总规模200亿元的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组建了山东黄河三角洲产权交易中心,搭建了市城资公司等政府投融资平台。三年中,引进股份制银行10余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达到19家,东营市被确定为山东省金融创新试点城市和规范民间融资工作试点城市。在自主创新方面,规划建设了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国家科技园及生态谷、山东大学东营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金融创新、投资体制创新都迈开了新的步伐。
东营在推进可持续发展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胜利油田已进入后稳定期,稳产难度越来越大。二是胜利油田原油95%以上运往外地加工,削弱了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致使东营石油接续产业发展比较缓慢。三是油气开采对当地的土壤、地下水、植被等造成不同程度破坏,但由于缺乏生态维护与效益补偿机制的支持,生态治理难度较大。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发展中,迫切需要国家在建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提高矿产资源补偿费比例、建立可持续发展准备金等方面给予支持,以利于尽快建立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各位领导、同志们,加快转型、创新发展是我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本届峰会围绕这一主题进行集中探讨,广泛交流,相互学习,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学习兄弟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开拓创新,拼搏进取,努力在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中创出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