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由全国中小城市发展委员会与三门峡市联合主办的2012中国中小城市(县)发展峰会及中小城市发展委员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在三门峡市举行。来自国家有关部委、科研单位和高校的代表,山东、河南、内蒙古等省(市、区)的负责同志,以及会员城市、会员企业的代表400多人出席会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全国中小城市发展委员会总顾问姜春云、许嘉璐等发来贺信。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小城市发展委员会名誉会长王全书,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小城市发展委员会名誉会长郑新立等出席会议。峰会上,东营市副市长田青云发表了《加快转型步伐 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演讲。
东营市是一座典型的石油资源型城市,成立于1983年10月,人口204万,面积8243平方公里,胜利油田80%的石油地质储量和85%的产量集中在东营境内。胜利油田经过50多年的开发,已进入后稳定期。为防止油尽城衰,我们充分借鉴其他城市转型发展的经验,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特别是紧紧抓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主动转型、加快转型,大力发展石油接续和替代产业,着力推进可持续发展,全市经济正在由石油经济主导向多元产业发展转变。201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7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35亿元,其中地方经济占比由2005年的50.9%提高到69.9%,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地方经济提供的税收所占比重也从49.6%提高到70%。
一、坚持高点定位,以科学谋划引领转型
国家批复实施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都明确提出了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要求。黄河三角洲独特的生态环境,也要求在转型过程中摒弃传统工业化的发展模式,顺应生态文明发展趋势,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新路子。为此,我们提出了“全力实施黄蓝国家战略,加快建设经济繁荣发达、城市秀美宜居、社会文明和谐、人民富裕幸福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奋斗目标。在具体工作中,一是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化服务业、生态农业,构筑高效生态产业体系。二是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大力造林改土,加强环境保护,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防止经济上去,环境下来。三是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建立富有活力的体制机制,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为实施国家战略和转型发展提供保障,在中国社科院最近发布的城市竞争力排名上进入前20名行列。
二、坚持产业接续,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带动转型
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来说,首要任务是实行产业转型,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工业方面,我们在稳步发展石油工业的同时,大力改造提升化工、造纸、纺织、轮胎等传统优势产业,目前80%以上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市原油一次加工能力3390万吨,是全国地方炼油能力最大的市;子午胎产能1.29亿条,居山东省第一位;离子膜烧碱产能192万吨,居山东省第一位;造纸能力210万吨,新闻纸产能居全国第一位;阴极铜产能40万吨,居山东省第一位。同时,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石油装备、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其中石油装备产业总产值占全国同行业的三分之一,是我国最大的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去年全市工业销售收入8222.7亿元,其中石油工业1311.1亿元,占15.9%。服务业方面,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产业,启动实施了天鹅湖旅游度假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孙子文化旅游区等重点景区建设,东营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依托海港、空港,正在实施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物流、万通海欣保税罐区、空港物流园、黄河三角洲农资物流园区等一批大项目;加快发展服务外包,建成了东营软件园等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农业方面,坚持“农业三次产业联动”,大力发展渔业、畜牧等特色优势产业,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海参等名优品种养殖面积达到185万亩,建成大地乳业等万头奶牛场3处,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达154万亩,龙头企业达到530家,建成了山东省最大的工厂化高档食用菌生产基地、全国规模最大的海参滩涂养殖区,具有黄河三角洲地域特色、生态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明显的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带初步形成。
三、坚持生态优先,以提升环境质量促进转型
黄河三角洲地区成陆时间较短,生态环境脆弱。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环境立市、生态优先的理念,全面构筑生态系统,努力把东营建成一座秀美宜居、富有活力的生态之城。城市东部,依托滨海生态城建设和两座大型水库开发及湿地公园建设,打造135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系统。城市南部、西部,发展多个万亩以上森林片区,规划建设环城防护林带,打造100平方公里的森林景观,建设森林城市。城市北部,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加快百万亩湿地生态修复,规划建设一批湿地公园,打造知名的“东方湿地之城”。城市中部,结合城市绿化和水系建设,打造10处1平方公里的城市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为市民提供更多绿化休闲空间。从2007年开始在全市城乡实施水网、路网、林网一体的“三网”绿化工程,五年来共投资32亿元,植树9649万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57%。积极探索科学的资源开发模式,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实行有计划地开发,在油气、盐矿、地热开发前,全面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规定,城市生态环境大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