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早在2003年,山东就开始了“生态省”建设。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伟代表说,我们用“增加蓝天白云和繁星闪烁天数”这一直观、形象的语言来解读“生态山东”的内涵。“山东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形成了自上而下、共同努力的大格局,相关地市、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我经常说这叫"共炒一盘菜",一同为生态建设作贡献,实现永续发展。”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给了我们强大的发展动力和后劲!”广东省韶关市委书记郑振涛代表说,今年4月,《广东省生态保护补偿办法》正式出台,意味着酝酿多年的广东主体功能区规划进入实操阶段。作为广东的生态屏障,大部分粤北山区被定位为限制甚至禁止开发的生态功能区。根据补偿办法,广东省级财政每年将安排转移支付资金,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的县市给予补偿和激励。这无疑为谋求绿色崛起的粤北解除了后顾之忧。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治本之策。11月2日,齐鲁石化公司烟气脱硫装置连续一年实现100%达标运行,累计脱除二氧化硫超过2.8万吨。
“打造受人尊敬的企业首先要从环保做起,在担负好经济责任的同时,忠实履行好应尽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建资源节约型企业。”中国石化(600028,股吧)集团总经理助理、齐鲁石化总经理李安喜代表说。
激励保障,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保护生态环境离不开制度的护航。
在产业方面,苏州对产业实施最严格的环保准入门槛,坚持“十个不批”原则,坚决控制“两高一资”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上马;落实最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实行最严格的环保考核问责制度,对环保执行不力的地区实行项目限批、领导班子进行严肃问责;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强对重大环境风险源的动态监控与风险控制,有效防范和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环境安全。
“多年的实践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落实好十八大报告提出保护生态环境依靠制度的要求。”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代表说,生态建设涉及多个部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统筹和整体规划。
巴特尔代表说:“对内蒙古这样一个资源富集区而言,当务之急是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制度是行为的保障。”刀林荫代表呼吁,应尽快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开展环境公益诉讼,用法律武器来依法保护生态环境。
“云南九大高原湖泊,玉溪占了4个,生态保护的压力很大。2003年以来,玉溪就开始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编制了保护治理规划。”云南省玉溪市委书记孔祥庚代表说,要进一步在政绩考核、行政约束、市场推动方面“组合引导”,使生态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