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妙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按照人口资源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调整空间结构,这对于我国今后建设生态文明提出了新的要求。武汉“1+8”城市群,自2007年获批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方面开展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新路。
什么是城市群?
所谓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有少数的城市群是多核心的例外)特大城市(小型的城市群为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城市群的出现是一个历史过程。城市作为一个区域的中心,通过极化效应集中了大量的产业和人口,获得快速的发展。随着规模的扩大、实力的增强,城市对周边区域产生辐射带动效应,形成一个又一个城市圈或都市圈。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际之间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出现,相邻城市辐射的区域不断接近并有部分重合,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越来越大,就形成了城市群。
据专家介绍,城市群是我国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基础上的有益探索。对多个城市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空间,不断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
武汉“1+8”城市群从何而来?
中原定,天下安。在中央提出加快中部地区战略崛起的背景下,武汉城市群、湖南长株潭城市群等应运而生。其中,武汉城市群作为中部地区发展“领跑者”之一格外受到关注。
武汉“1+8”城市群,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落,位于湖北中东部地区,占湖北全省31.2%的土地面积,拥有52.5%的人口,提供全省60.7%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湖北产业和生产要素最密集、最具活力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