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事”图“花城”
“一提到哈尔滨,人们就想起冰灯冰雕,但说起‘花城’广州,却只有一个空概念,没有实体。”2月28日上午,广州迎春花市系列节庆活动刚结束,李哲夫、叶春生、黄淼章等一班专家就聚集在市委大院,围绕“以花为媒,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展开热烈研讨。与会专家一致提出,以“花”为媒打大品牌,推动实现“北有冰灯,南有花市”的格局。
在市长陈建华看来,当前,广州正在积极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文化建设是新型城市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花市文化、有关花的民间传统习俗和文化底蕴等,又是“花城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一定要借助此次迎春花市的成功经验,形成“花市—花事—花城”的叠进思路,即从传统花市,渐进为花事,再到花的城市,充实“花城”内涵,服务幸福广州建设和新型城市化发展。
有经济学方面专家指出,“花城”要真正成为名片,在空间上要体现便利性,到处有花;时间上要确保持续性,四季有花;普及上来讲,人人爱花,家家种花,心中有花。为此,要把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园林设计结合起来,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季节,分别成片种植某种比较有特色的花、不同颜色的花,让外地人来到广州,一年四季都可以看花赏花。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花的背后是美丽,美丽的背后是幸福,花卉跟美丽结合无疑是一个巨无霸大产业——
首先是种花,其次是花卉加工,再就是围绕花设计制作礼品用品,还有与花卉有关的婚庆、选美、美容、休闲度假等等幸福导向型产业。可以说,由花带出来的产值可能是一个上万亿元的概念。也就是说,打造花城,一定要搞产业化。希望不久的未来,世人可以在广州,找到花的最新、最好、最美的东西……省情专家冯胜平如此期待。
也有专家热切建议,建设标志性的花市牌楼、花市博物馆等;规划好民俗节庆、岭南文化中关于花的文章,把花融入时尚现代生活;申请广州迎春花市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哈尔滨市冰雪节和洛阳牡丹花会,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参与主办,使广州迎春花市节庆活动升格为世界著名的国家级花市节庆活动,成为广州人民和全国乃至国际友人的盛大节日。据悉,光是洛阳牡丹节,2012年就吸引了1960多万人次参观,收入105亿元。
广州市迎春花市节庆活动组委会还希望亮灯仪式能成为每年广州迎春花市的例行启动仪式,“音乐灯光秀”则作为今后春节期间的固定展示。
春正来,且聆听花开的声音:今年花胜去年红,料得明年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