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是近几年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热词。
在全球“智慧风潮”和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很多地方提出创建“智慧城市”的口号,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培育竞争力、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市民就业、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战略。
当前,我国不少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逐步将智慧城市的理念、相关技术渗透到老百姓的医、食、住、行等方面。但是,由于我国智慧城市处于建设和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乏清晰的建设模式和有效的指标体系,影响了智慧城市的建设水平。业内专家呼吁,国家应做好顶层设计,稳步推进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
政府加速项目“落地”
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当前,中央和地方政府逐渐认识到智慧城市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出台了不少政策,使宽带、物联感知、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以及相关的细分领域获得高速发展的契机。
在中央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在扬州、常州进行试点;与浙江省签署了智慧城市部省合作协议,并组织落实了中欧绿色智慧城市项目。科技部也牵头成立了中国智慧城市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在一些地区,智慧城市已经步入了实质推进阶段。比如,由北京市政府和相关卫星导航企业共同投资3亿元的北京市北斗公共平台,2013年开始建设。
作为中国内地首个已经落实的为智慧城市服务的北斗平台,它将立足北京、服务全国,为智慧城市提供政务管理、行业应用和民生服务。
今年,哈尔滨市也计划投资10亿元,启动“智慧城市”建设,扩大公共热点区域WIFI网络覆盖范围,加快编制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推进“智慧松北先行示范区”等重点项目建设。
湖北省也即将启动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试点工作,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城市居民可获得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食品药品管理等方面的便捷服务。
运营商推动规模建设
智慧城市战略的实施意义十分重大。作为智慧城市各个应用项目实施的基础,城市各个区域的高质量宽带网络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运营商作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者,能为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慧农业、智能建筑等众多城市应用行业提供网络支撑,也自然成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力军”。
近期,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委、环保部、水利部、国家旅游局等部委以及国家电网公司等央企合作签署6项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项目合作协议,力推智慧城市的建设,其中三大运营商将继续积极参与浙江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据悉,三大运营商作为合作主体,参与智慧城市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推进相关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商务模式创新、运营服务、人才培训等基地的“落地”。
此外,广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移动签署合作协议,将在2015年前投入超过200亿元,建成全国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TD LTE网络,实现广州10区2县级市TD-LTE信号和WIFI信号的全覆盖,为智慧广州提供多层次、立体化、高带宽、全覆盖的无线基础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