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住西咸新区成为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的重大机遇,全面加快省市共建大西安步伐,积极推进关中城市群建设。昨日,在省人大会上,代表们也对省市共建大西安积极建言献策。
西 安
支持政策逐步到位
带动作用开始显现
一年多来,在市推进大西安建设领导小组的协调下,涉及6个方面、25项具体措施的支持政策已逐步到位,对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已经开始显现并发酵升级。
省人大代表、市发改委主任雷英杰介绍,省财政已下达西安2亿元,用于设立航空产业投资发展基金。2012年,省财政对新开辟的7条国际航线给予补贴1887万余元,市级补贴943万余元。2013年,省、市财政分别拨付航线补贴1833万余元和916万余元。同时,支持城乡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全覆盖。支持教育均衡发展。省财政已安排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资金300万元,支持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工程。西安实施黑河二期移民工程,对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159户、590人进行搬迁安置。支持引汉济渭水网化工程,省财政已安排李家河水库工程建设补助资金2000万元。市财政已安排专项资金2亿元,加快建设10项重点水源工程。
“资金的支持和政策的倾斜,足以说明省市对大西安建设的重视,也将对省市合力建设打造大西安起到强力推动作用,为地铁、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注入新动力。”雷英杰说,今年西安将加强对上衔接,明确责任分工,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和推进措施,全力做好每项政策措施的推进落实工作。
咸 阳
融入西安错位发展
发挥长处优势互补
在省市共建大西安中,咸阳具有重要地位。
列席本次人代会的咸阳市市长卫华说,咸阳在全省经济总量中居第三,西安是陕西的经济龙头,西咸新区发展前景可观。“西安、咸阳、西咸新区的共同发展,将对加速陕西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在此过程中,咸阳市会紧紧地融入西安、错位发展。
发挥农业优势,将咸阳打造成大西安农产品供应基地;凭借石灰石、煤炭等资源优势,将咸阳打造成大西安建材供应基地;还要将咸阳打造成生产性服务业基地。同时,依托西安的工业优势,将咸阳打造成大西安装备制造业的配套基地;借力西安的科技优势,将咸阳打造成大西安科技的转化应用基地。
同时,支持西咸新区发展,西咸发展对咸阳的发展将发挥很大的带动作用,形成共赢。“三方发挥各自长处,优势互补。”卫华说。
西咸新区
应尽快制定
关中城市群核心区规划
“西咸新区此次被批复为国家级新区对于促进西咸一体化、做大西安都市圈,以城市群的方式来发展大西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省市共建大西安的工作中,省人大代表、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王军建议,大西安的建设应尽快制定关中城市群核心区规划。
西咸新区建立的本身,就是省市共建大西安的一个重要的步骤,这次获得国家级审批之后,更是如虎添翼,为省市共建大西安增添了动力。王军表示,特别是西咸新区以城市组团形式、田园城市为规划理念,对于发展西安大都市圈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对关中城市群核心区也就是大西安的发展、建设缺少一个整体的规划,王军建议,应尽快把整个关中城市群也就是大西安的规划制定出来,“让我们在大西安基础设施建设、功能区设置、产业区布局等方面能够科学、合理、互补。”
专家观点
加快人才培养
助力大西安建设
陕西高校资源集中,优势明显,在人才培养方面、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也能在省市共建大西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省人大代表、西北大学校长方光华说,在大西安建设中,西安是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丝绸之路新起点,要保持文化内涵和带动作用,同时也要打造成为内陆的开放开发高地。咸阳也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好地融入西安。这些区域的发展将从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增强吸引力。
他认为,大西安的建设离不开科技资源的支撑,而陕西高校资源丰富,应发挥科研优势,加快人才培养,以及相关政策的后续研究,助力大西安的建设。
记者郭欣 关颖
(原标题:应制定关中城市群核心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