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北京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市规划国土委、市发改委、市住建委、市交通委、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进行了解读。


总规解读
问:“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为何调整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增加一核和一区更突出首都功能
市规划国土委总规划师施卫良表示,总规编制组经过多轮征求意见,采纳专家建议,城市空间结构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核”和“一区”,并相应调整了“多点”的内涵。这一调整主要是为了更加突出首都功能、疏解导向与生态建设。“一核”即首都功能核心区。在原来“一主”即中心城区的内部将“一核”强调出来,突出核心区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明确“一核”应充分体现“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全力做好“四个服务”,维护安全稳定,保障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高效开展工作,同时更好地辐射带动“两翼”发展。“一区”即生态涵养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原来十一个新城的定位,划分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多点”和“一区”,强调结合不同区域的特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问:2020年控制人口在2300万人以内,如何实现?
调控目标符合资源承载能力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口调控目标的安排,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是相适应的,也符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也符合特大型城市人口变化演进的规律。
为支撑这一目标的完成,《总体规划》同步作出了系统的安排。一是要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攻坚战和持久战,坚定不移地把疏解非首都功能、城市综合整治与人口调控紧密挂钩。二是要落实减量发展的要求,从规划土地的源头上控制住建设规模,与人口规模挂钩算账。三是要大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采取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政策,降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的同时,加快城市副中心和郊区新城建设,提升综合承载能力,有序承接产业、功能和人口。四是要突出创新发展牵引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依赖。五是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下来谋划人口调控工作,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动对接雄安新区建设,引导人口在更大区域空间有序流动。
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将聚焦四个重点领域,一是坚持“先公交、严标准、促淘汰”的技术路线,以重型货运车管控为重点,通过政策引导和法律约束等综合手段,使全市机动车结构向更加节能化、清洁化方向发展。二是推进形成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体、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辅助的能源供应体系,到2020年,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500万吨以内,优质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95%以上,到2035年全市基本实现无煤化。三是在推进产业低排化方面,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为引领,结合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四是严格控制扬尘和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农业氨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