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7上海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静安、徐汇和黄浦的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指数名列全市前三。
这份《报告》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编发,从信息基础设施、智慧应用、智慧经济、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相关机制保障等方面对上海市及各区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对相关最新建设成果与进展进行梳理介绍。
评估结果显示,2017年上海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指数为99.53,相较于2015、2016年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其中三个一级指标——网络就绪度指数为99.03,智慧应用指数为105.74,发展环境指数为95.3。
《报告》显示,按区域划分,中心城区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指数前三的是徐汇区、长宁区、黄浦区;郊区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指数位列前三的是宝山区、闵行区、嘉定区。
从评估结果来看,上海市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继续在国内处于整体领先地位。
据了解,近年来上海市全面推进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于2011年9月发布,到2013年底已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在工信部组织的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中,上海以综合指数111.02排名全国第一,在网络就绪度、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等2个二级指数中排名全国第一。
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上海市加速覆盖智慧应用的便民服务领域,有效地支撑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精细化、科学化及智能化。
截至2016年底,上海市共实现767个公共停车场(库)的系统联网,同比增加200多个;在各区共实现超过120家公立医院与2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入“上海健康信息网”,过半数的区已实现两者联网率达100%。全市光纤到户覆盖总量达941万户,基本实现全覆盖;上海固定宽带2016年四季度平均下载速率达到14.03兆每秒,是全国省级行政区域中唯一超过14兆每秒的地区。
同时,上海已有14个区成立了智慧城市(城区)建设领导小组,其中11个区由区委书记或区长担任组长。
据悉,上海数据资源开放与共享正从市级向区级深入拓展,上海市成为“国家大数据区域示范类综合试验区”。浦东率先建立了区级政府数据对外服务平台;浦东、黄浦、闵行、嘉定等区制定形成了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开放的相关办法、规划与目录体系。信息安全方面,近3年以来首次实现重大安全事件零发生。
上海市经信委总工程师张英表示,上海市在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水平显著提升。从推动建设以汇聚各类信息化应用便利市民生活为目标的市政府实事项目“市民云”,到推广方便社区居民办证办事的社区事务一口式受理系统,到支持为市民生活提供多样化便捷服务的各类创新应用,再到开展缩小城乡间、人群间“数字差距”的各类信息化应用培训,上海一直在不断努力和尝试,提升市民对智慧城市的参与度和感受度,让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效惠及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