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民庆,现任青岛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1984年至2004年间,曾任市房产管理局局长、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市房产管理局巡视员、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巡视员。2003年至2008年,任青岛市政协第十届委员、常务委员。
林民庆会长生在海外,后来为了考大学回到祖籍福建。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青岛,从此在青岛扎下了根。然而40多年的北方生活,仍然没有改变他一口南方口音。
长期从事房地产管理工作让林民庆不仅对于房地产很有一番见解,谈起城市化也很独到。他说:“政府应该去推动城市化,包括出台政策措施,使每个城市都增加这种有利于城市化的一些办法,但不要采取简单干预的办法,否则效果不好。这就如同房地产业的调整,市场调节可能比政府调节更好,因为一些政策只对当时的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后遗症太大了,这种全国一刀切,沿海城市感冒,全国都吃药,是最不可取的办法。”
他表示,城市化包括人口、文化、就业、医疗等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题目很大。每个城市的发展模式不能强求一律,发展的时间表,包括发展的模式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
城市化战略要体现城市文化特色
“城市化是个很好的课题,涉及到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每个城市都应该有不同的城市化战略,不能采取同一个模式。城市特色是城市的文化品格,是城市延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林会长认为像文化古都西安、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一定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的地方。而青岛,城市文化基本上是近现代的,城市布局比较合理,老城区、八大关风景区、沿山坡建造的各式建筑等等,都让青岛独具特色,与众不同,跟周围的自然环境也很和谐,这也是青岛被评为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的根本原因。
“我认为,青岛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着力点,应该研究如何保护好老城区、保护好历史建筑。保护区的规划要借助三维动画等现代技术手段,反复斟酌,仔细推敲。至于青岛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可以通过在保护区以外建设高密度的住宅解决。”
林会长直言,当前在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上,政府在文件、口头上都很重视,但在具体运作的时候,难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此前青岛火车站的改造就很失败,与老火车站的风格很不协调。这次的改造比较可取,融合了老建筑的风格,真正保留下来德国人当时建造的胶济铁路的栈房。钟楼周围建的房子在格调 (论坛 新闻)上也与老火车站很协调。”济南的老火车站被炸掉,取而代之以现代化的玻璃幕墙的建筑,让他感到惋惜。在他眼里,济南的老火车站是最能够代表这个城市文化和底蕴的建筑。
他建议,政府相关决策部门在城市历史建筑的拆与不拆的问题上要慎重,在老城区是否建设现代建筑的问题上要严格审批,因为一个城市的特色就是这个城市的个性,它是城市在形成发展中所具有的自然风貌、形态结构、文化格调、历史底蕴、景观形象、产业结构和功能特征的总和。一旦拆毁或建设,城市就会失去特色,变成“千城一面”。
“在中国的城市化还处于研讨阶段、谋划阶段的今天,应该大力发动城市化领域的专家,提供各种各样的理论和建设性的方案,供决策者们选择,避免盲目决策带来的各种遗憾。”
城市化要以解决城乡二元体制为前提
当前,以计划经济为背景建立和完善起来的中国户籍制度,构筑了城市中国与乡土中国的分立壁垒。衍生在制度之上的各种特权与利益分配使得户籍制度改革错综复杂,也给现行城市化进程设置了重重障碍,延缓了城市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城市发展的滞后,城市公共资源的有限,也构成了户籍制度改革的“瓶颈”。对于这一热点问题,林会长有何见解呢?
“如果把户籍和买房挂起勾的话,肯定会对楼市起到促进作用,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现在户籍制度产生的最大问题,就是我们中国这种城乡二元体制到底应该走什么路子?我觉得,总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取消城乡二元体制。这一点可以从发达国家没有二元体制,城市和农村基本不存在差别得到结论。”另一方面,他也表示,要打破我国当前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还很困难,因为束缚在农村土地上的人口的数量还太大,必须采取逐步稳妥的步骤,不能操之过急。
他直言,只要城乡二元体制不解决,城市化就是个空话题,而且是不稳固、不牢靠的。这一结论是他最近到北京看望女儿期间了解到的一个现象得出的:北京各个不同层次的打工者几乎都来自农村。如果把这些进城打工的农民都赶出去的话,超市、饭店会关门,卫生没人干,整个城市会立刻瘫痪。
“这一方面让我们感受到中国的城乡依赖程度之深,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这种体制是建立在一种不平等的基础上,因为很多打工者没有社会保障。”诚然,现行的户籍制度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捆绑在户籍之下的福利保障和权利的不平等,有户籍的人可以享受各种社会保险,甚至还能享受低保和廉租房,没有户籍的人在一个城市工作很多年,什么都没有,这种不平等让很多外来打工者没有归属感,也造成了大量“空挂户”的出现。
那么,这是否会影响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中国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这一远景目标呢?林会长表示:“目前中国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出现农民进城打工、城里人到乡下去承包土地这种城乡双向流动的现象了。在未来的11年的时间里,如果我们能够将农村的基础设施予以完善、生存条件予以提高、农村经济不断搞活,这将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