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启以来首只超级大盘股中国建筑,在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一年后终于开始招股。
在获得正式批文之前,曾被外界称为“红筹大班”的中国建筑董事长孙文杰接受了Q独家专访。孙文杰介绍了中国建筑上市相关情况,及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
孙文杰向Q介绍了中国建筑上市相关情况,及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
从中海地产到中国建筑
Q:股份公司自2007年12月10日成立后仅半年时间就开始申请发行上市。这应该是中建总公司改制的总体战略规划中的一部分,请介绍一下相关背景?
孙文杰:我在香港工作二十年学到了很多好的东西,特别是一个企业怎么实现跨越发展,很重要的途径就是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
2001年我到中建总公司,首先就是集中精力集中时间把内部整理好,当生产经营、内部文化有一定成绩后,就想怎么进行资本经营。我们曾经搞过中海地产的上市,当时由于政策上的限制,最终没能上市。后来也策划过由中建总公司100%持股的中海集团上市,但也因大家意见不统一没有搞成。就在这时,我国开始支持央企整体上市,我们马上就探索中建总公司的上市问题。
从2006年下半年便开始筹划整体改制上市,中建总公司对各种上市的方案进行了全面分析,认为中建总公司整体改制上市的方案,最能体现中建总公司在房屋建筑、房地产开发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国际工程承包、勘察设计五大业务板块的核心竞争优势,也最符合监管部门要求和投资者的利益。
Q:中国建筑和两家香港上市公司业务是否会相互影响,如出现同业竞争情况?有没有对两家红筹公司私有化或者进行其他方式重组的计划?
孙文杰:中建地产和红筹股中海地产均在中国建筑内部,不违反证监会关于上市与存续部分存在同业竞争的禁止性规定。二者的产品定位、经营模式、经营区域均有明确的划分和定位,不存在二者直接竞争的情况。
从另一只红筹股中国海外中小投资者的角度看,在中国海外上市之初,中建总公司即对中国海外以及中建的房地产业务有过划分和承诺,二者不存在同业竞争问题,现在看,也同样有明确的划分。
目前两家公司发展得都比较好,公司暂无私有化或重组两家红筹公司的计划。
主营业务增长信心十足
Q:建筑业务占公司总收入的80%以上,此次经济刺激政策对建筑行业及公司建筑业务的影响有多大?您怎么看建筑业的发展前景?
孙文杰:目前看来,4万亿投资的效果也非常明显。未来三年,从中央到地方的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20万亿,因此,我国建筑业将迎来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
我认为建筑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也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主要有这么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普遍预测我国GDP在2020年以前仍将持续高速增长,可以达到8%~10%左右的水平,为此,国家宏观经济投资预计将维持在不低于GDP增长的水平,建筑业增长的基本面良好。
另外,历史数据显示,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5%~40%。而固定资产投资由我国GDP 的增长、城市化进程及国家宏观投资政策所拉动。因此,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特别是城市化建设加速推进,以及国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政策的不断推出,预计到2020年之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总产值仍将持续高速增长,这也将为本公司的建筑业务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Q:公司房地产开发与投资业务虽然营业收入占比较小,但实现的利润占比却在近两年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而房地产市场又是受宏观调控影响非常大的行业。这是否会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孙文杰:外界对房地产的看法不一,我的看法是长期看好。国内前期的宏观调控政策短期内对房地产行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导致行业整体毛利率有所降低、资金面临压力。但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及时调整了宏观政策,我国房地产市场在今年显著反弹。
长期来看,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青年人群置业需求和消费实力的增长基本因素不会改变,这将支持中国房地产行业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发展。
中建地产主要业务定位于中低档住房和保障性住宅开发,符合国家的房地产业政策导向。因此,宏观调控政策对中建地产影响相对较小,中建地产可以积极利用自身在建筑行业多年的管理经验和国家对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支持。公司地产业务今年前5个月表现良好,房地产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同比大幅增长,预计全年也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Q:公司目前已进入铁路建设市场,未来一段时间将是铁路建设的高峰期,公司在这方面有何战略?
孙文杰:铁路市场原来是不公开的,现在有了公开竞争。自2004年铁路市场放开准入以来,公司率先进入该市场,并相继承接了一系列“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铁路项目,包括太中银铁路、哈大铁路客运专线、石武铁路客运专线、沪杭铁路客运专线以及武广高铁武汉站、京沪高铁南京南站等标志性项目,成为中国铁路建设的主要力量之一。
未来公司将凭借管理优势,引进专业人才,加大资金及高端设备投入,大力开拓包括铁路市场在内的基础设施市场。公司将继续实行差异化竞争战略,在铁路建设领域,重点进军客专、站房工程和铁路专用线工程,充分利用传统房建、其他基础设施领域积累下来的精细化管理经验和网络资源优势,提升公司铁路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的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