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人物 >>聚焦 >>
 
叶齐茂:借鉴德国经验思考城镇化进程

时间:2009-10-15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中国农业大学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都市区内部按人均分担全部税收以维持郊区市政最低运行标准

尽管从财政收入上讲,德国都市区的郊区有富有穷,但是,郊区社区日常市政运行费用的50%是按照都市区内部人均分担税收的方式得到的,这样,至少可以在郊区乡村地区维系一个最基本的市政运行水平,不会因为社区贫穷,从居民那里征收不到足够的房地产税费,而导致市政运行低于整个区域最基本的水平。

城市与水

一般来讲,城市发展总会受到它所依赖的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的约束。如何通过环境保护提高可利用的水资源的质量,如何多次甚至循环使用有限的水资源,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的数量,都是一座城市乃至一群城市可以持续发展下去的基本前提。尽管这些经验可能是老生常谈,但是,对于我们今天的城镇化来讲,也不是没有警示作用的。目前我国已有的669个城市中,从水量上讲,缺水城市高达60%,而严重缺水城市也有16%;从水质上讲,2007年我国7大水系197条河流407个断面中,1-3类占49.9%,4-5类占26.5%,劣5类水质占23.6%。28个国控重点湖(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2个,占7.1%;Ⅲ类的6个,占21.4%;Ⅳ类的4个,占14.3%;Ⅴ类的5个,占17.9%;劣Ⅴ类的11个,占39.3%。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能不考虑到淡水资源正制约着我们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我们还需要注意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工业化国家在解决水质污染和满足城市对水日益增长需求的战略和政策上有了重大变化。他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生态恢复的技术手段,从源头上解决水质污染问题,他们越来越大地扩张流域治理范围,从生态平衡上增加可利用水资源的数量。

德国人在考虑城市与水的问题时,常常涉及到的是区域、若干城市群甚至是多个国家,而非一座城市周边的河流、湖泊、森林和湿地。莱茵河流域、多瑙河流域,博登湖水域的治理和管理经验,充分说明了德国在解决城市与水问题的巨大尺度、复杂程度以及对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的考虑。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富裕地区与相对落后地区如何合理公平地分担保护水资源的财政支出,如何调动利益攸关者的私人投资,如何解决水资源保护地区的经济发展,如何建立统一的跨区域的法律保障体系,都是他们在决策上不能回避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例如,“柏林-勃兰登堡区域公园”就已经不是通常的“公园”概念,而是有关“城市边缘”的一种发展战略。这个战略的目标是,通过规划保留下柏林郊区的自然和文化特征,给柏林人提供清洁的饮用水、清新的空气、绿地和娱乐空间。这样一种建设郊区的战略当然面临诸种阻力,特别是区域标志和地方增长之间的矛盾,因为这个公园内的16个县和138个地方当局都需要独立的经济发展,以增加它们的税收。马加-斯普雷区域公园是这8个柏林边缘地区之一。1998年,马加-斯普雷区域公园涉及到的欧德-斯普雷县的17个社区与柏林的特雷普托-克佩尼克区合作,“开发可持续的居住区”。整个合作开发的公园区域为550平方公里。这个区域的土地不仅非常昂贵,而且成片没有划分,包括了无数的湖泊,秀丽的山川,草场和沼泽。在勃兰登堡所属区域内,60%的面积为树林。这个地区自然状态得以维系的基础是地表水。同时,这个区域还有许多古老的村庄居民点和西多会的教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个地区在历史上就是柏林人休闲的专门场所。据研究,近年来,25%柏林外出郊游的人到达这个正在恢复的自然区域公园,如已经开放旅游的135公里长的河流,实际上,到达欧德县的整个河流长度为2000公里。但是,还需要改善区域公园内部的交通状况,增加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建设基础设施和开发市场,而这些正是这个区域社区经济的增长点。

他们的经验是,任何个人、企业或社区,无论是做房地产、旅游、经济和交通开发项目,都不可能单独成就其目标,必须联合起来。例如,在厄卡纳/斯图堡的26个社区就组建了一个共同的污水管理机构。正是由于执行这个包括“合作、整合、景观识别和区域行动”四项原则在内的区域公园发展战略,柏林-勃兰登堡区域公园的确从根本上保护了这一区域的自然景观特征和历史文化特征。同时,正如一个区域公园内的市长所说,“一个区域要有活力,必须保持它的每一个城镇的活力,有健康的经济结构、足够的财政收入和基础设施。这是我们希望从马加-斯普雷区域公园规划中得到的。”事实上,他们在处理好城市与水的关系问题时,是在一个比城市群、城市交通和乡村城镇化还要大得多的尺度上做决策的,因此,这类决策涉及到要比城市群、城市交通和乡村城镇化还要多许多的因素。

叶齐茂教授说:德国乃至其他发达工业化国家的城镇化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开始不久,一切都在进行之中,而且,他们应当承担更多的节能减排和生态恢复的责任。这无疑是我们获得新鲜经验的机会。不失时机地把握各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机会,分析和研究发达工业化国家城镇化的经验教训,是我们努力掌握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一种重要方式。

 
0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 下一页 共4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关闭
更多关于 叶齐茂:借鉴德国经验思考城镇化进程 的资料
· 印度尼西亚城市化对中国城市发展经验启示 [2013-06-13]
· 重庆规划修建环线铁路串起合川铜梁等区县 [2013-05-07]
· 朱惠刚副局长:可将城市铁路纳入铁路规划 [2013-03-13]
· 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拉美国家、南亚国家 [2012-12-26]
· 浅谈城市交通与铁路车站站区的综合规划 [2012-11-08]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