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格,“新加坡概念”和“居者有其屋”的主要倡导者,曾任新加坡规划局的首席行政长官和总规划师,被称为“新加坡规划之父”。现年71岁高龄的刘太格自1992年以来就一直任RSP建筑设计与工程公司董事,该公司的咨询项目遍及世界多个国家,包括中国。他同时也被中国山东省和其他十个中国大城市(包括北京市)礼聘为城市规划顾问,曾担任北京2008年奥运会建筑设计评审委员会主席。
■标志性建筑没什么可攀比的,城市不是一味地追求花里胡哨的外表,更应该注重的是作为一座城市的功能
■也许广州的老城区适合逛街,可在新城区你想逛吗?周围建筑忽远忽近,建筑之间距离也太大,不会“陪着你走”
■很多城市为了象征性地保存古建筑,就拆了周围的东西,把一幢房子矗在那当成博物馆用来参观……其实很愚蠢
■很多政府大楼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一样———直线建筑,高低错落,前面修广场和宽阔路面……这是在“强暴”土地
打造
从曾祖到曾孙的
珠三角城市银河
“珠三角城市银河”听上去就很神秘。刘老坦言,珠三角、长三角和渤海湾地区城市都适合这个模式。
“城市银河”是什么意思?刘老解释到,城市银河的组成首先是城市的族群,即从曾祖父到祖父,再到父亲、孙子和曾孙都包括其中。具体来说,就是由省一级的城市群,再到大城市一级的星座城市,最后再到中小城市,到区到镇(中心区、工业区),到小区(核心区、产业区),最后才是组团,再到建筑。
如何来打造“城市银河”。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大城市分成几个城市,而不是几个区,因为区只是一个政治概念,不是一个规划概念,各个城市自成一体又形成一个整体。刘老表示,像珠三角这样一个九加二的城市群,就可以组成一个“城市银河”:像广州这样的特大城市可以把它分成数个卫星城市和中型城市,每个城市都是自成一体的,所有功能独立齐全,方便市民的所有城市生活,城市与城市之间用轻轨连接,软件上可以实施所谓的“同城化”。
刘老指出,珠三角城市带只会越来越大,如果不把它分散,不化整为零,城市的交通和污染等问题会更严重。
城市是建筑的合唱,不可能每个都领唱
反对城市有太多标新立异的建筑,喜欢建筑能“陪着逛街”的老城市
与广州阔别15年,再次重逢,刘老发现,当年的广州模样已经在记忆里远去———“变化太大了!”对于中国城市的日新月异,刘老有独到的看法,他认为单体建筑的变化,不一定就代表了城市整体功能的改善。